前几天在济南市莱芜区胜利公园内游玩,发现公园内有许多大的、人工摆放的石块,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为公园添色不少。胜利公园定性为法制公园,所以公园里的许多景观与法制有关。

这块石头位于公园东北角的草地上,造型敦厚,朴实无华。石头上的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读法,应该是“盂覆之安”。看到这里,感到有点熟悉,又觉得有点不对劲。便掏出手机查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条成语,但成语写为“覆盂之安”,与石头上的刻字有所不同,“覆盂”变成了“盂覆”。
成语出处是汉代东方朔的《答客难》,原文是“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后来唐代张说第《开元正历握乾符颂》有:“四海有覆盂之安”之句。 唐带王涯《论讨吐蕃事宜疏》有“臣伏见方今天下无犬吠之警海内同覆盂之安”之句。
查到历史上的三种说法都是“覆盂之安”。于是心里产生了一点疑惑,究竟哪种说法更准确呢?“覆盂”字面指倒置的盂皿,喻指稳固、安定的状态。“盂覆”的字面意思则是盂皿倒置了。
所以我觉得,“盂覆之安”虽然也说的过去,但与“覆盂之安”这还是有点差别的,既然用于刻石,还是以尊重原作为更好。
不知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敬请各位网友指教。多谢多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