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在北京举办“旅游目的地探索系列报告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风物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全国独具特色的风物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四地入选,其中三地来自呼伦贝尔市,分别是额尔古纳市的“列巴之乡”和“巴斯克节”、根河市的“鄂温克族萨满舞”。
“巴斯克节”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举行,是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于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额尔古纳市的传统村落如恩和村,巴斯克节不仅是俄罗斯族的节日,更成为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节日期间,当地居民与游客、各民族群众共同庆祝,不分彼此,展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列巴是俄罗斯族群众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食,其制作技艺于2015年12月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俄罗斯族人而言,列巴超越了食物的范畴,在俄罗斯族文化中是生命、信仰、团结与民族精神的复合体。在俄罗斯族的礼仪文化中,“列巴蘸盐”是最高规格的待客之道。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手捧盛有列巴与盐碟的托盘迎接贵宾,这一仪式承载着对远方来客最诚挚的欢迎。
鄂温克族萨满舞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与艺术创造力的活态见证,其文化内涵兼具历史厚度与精神价值。这种古老的宗教舞蹈源于鄂温克族狩猎、游牧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族人沟通自然、祭祀祖先、祈福纳祥的重要载体,舞者手击抓鼓,舞蹈多模拟动物的形象姿态,既展现出原始艺术的野性张力,又暗藏着民族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致辞中提到:“如今的旅行者,已经过了看山看水看风景的阶段,转而开始关注各地的文化之美和生活之美。文化为旅游市场注入全新活力,旅游同样是各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建设旅游强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这份《中国风物报告》为起点,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掘在地风物,彰显各地文化标识,将成为未来旅游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中国风物报告》的发布,打开了认识中国各地独特文化的窗口。呼伦贝尔三地的入选,彰显了北疆地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旅游吸引力。这些风物正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旅游体验,向世界讲述着北疆大地深沉而精彩的文化故事。
END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左雪
图片来源:额尔古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根河市文化馆
美编:刘本明
主编:鄂桂晶
监审:刁岩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