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双层观光巴士刚上线2个月,为啥看不到巍峨壮美的双塔地标?本来花45元买票,开启的是一场文旅行程,没想到站在观光车前打卡,却是金融租赁商业宣传的名头,仿佛进了一家抵押典当店。
游客惊呼,双层观光巴士有里子没面子,既然把车身外部让给商家展示,文旅公益宣传面积减少了一半,就应该相应降低票价,不能里外通吃。
11月15日,行驶在太原街头的双层观光巴士,演绎出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这辆车有些与众不同,不像其他车那样喷涂着太原双塔地标,而是“山西金融租赁”的商号,还写有融资、融物、设备更新等服务内容,留有联系方式和网站。如此一来,城市文旅观光巴士俨然变成流动的典当行。
双层观光巴士为游客提供文旅体验公共交通工具,在不菲的45元票价构成中,包括观瞻车厢内部、车身外形的装点展示,还有软皮座椅搭乘运输服务。可如今,尽管车身外形的红色基调没变,依然写有锦绣太原几个大字,但其余面积变成金融租赁商业服务内容。
游客花比普通公交车贵45倍的车费,专程愿意来坐双层观光巴士,希望欣赏到的是车内车外浑然一体的各类城市地标,绝对不是来看商业典当广告的。
可全程体验下来,巧手绘制的双塔地标看不到了,车窗被金融租赁企业商号遮盖,看不到外面的城市街景风光,下车与观光巴士打卡留影,看到的车身布满商家服务宣传,与太原文旅搭不上边,不能不说是永久的遗憾。
从观光巴士当初诞生上线运行那时起,它就承担着扮演太原文旅形象的使命,从车内车外配置到独有的高票价,是一个整体服务体验包。票价45元到底值不值?每位游客有自己的判断定位,行驶在街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品位。
然而,这辆观光巴士除了挣乘客的高票价,还把车身外部二次出让,卖给商家当展示位,替代了太原的文旅地标建筑,在公众眼里已不是文旅观光巴士,就是个流动的金融典当行。
观光巴士车身外表,既卖给乘客又卖给商家,让不远万里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丝毫感受不到太原文旅城市形象,甚至误认为观光印象深的就是典当行,这样负面印象是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
看到如此双层观光巴士,留给笔者的印象就是,千万不该这么“吃里扒外”,吞进肚子里的东西太多太杂不好消化。既然定位双层观光巴士的服务功能,就要保持车内车外形式内容浑然一体,好好诠释太原的文旅观光形象,才能吸引来更多游客,愿意花钱来上车体验。
可双层观光巴士为增加创收渠道马上见效,不惜将文旅运输工具车身外形,喷涂上不伦不类的商家宣传内容,替代原有的城市文旅地标。殊不知,乘坐这样的观光巴士,对太原文旅形象大打折扣,本来可以强化的城市地标,在游客眼里没有丝毫印象,与观光巴士初衷背离越来越远。
双层观光巴士属于企业运营,为挣钱捞取经济利益,光明正大无可厚非,但作为国有企业,政府出资购车,每年给予财政补贴,也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顾及游客体验的提升、城市形象的塑造。既然观光巴士把车身外表让给商家,那么就该相应降低票价,不让乘客为全车买单,只该承担车厢内的服务成本。
太原文旅要出圈,双层观光巴士搭乘游客,游览锦绣太原城风光,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效载体。然而,双层观光巴士“变节”,将宝贵的车身划为商家服务展示位,撤下城市文旅地标形象,失去了观光巴士的本来面目,对太原窗口形象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毕竟许多游客一生来太原只有几次,固有印象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