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黄的银杏叶在临沂人民广场东区铺就成“自然地毯”,当乌桕树的橙红叶片在涑河北岸构成诗意画框,一场“秋叶缓扫”的城市行动,正以最平实的方式诠释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这种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珍视与营造,恰是齐鲁文化“以人为本、融于生活”精神的生动实践。

一、以“诗意栖居”的传统智慧,锚定城市治理的人文温度
临沂推行“秋叶缓扫”,选取24处道路、公园打造落叶景观。在人民广场东区的红枫银杏林,市民用落叶摆出爱心造型;在银杏道上,游客穿梭于金黄的叶幕之间……这些场景里,城市管理者不再是简单的“清扫者”,而是化身为“美学营造者”,通过保留落叶的自然形态,让市民在日常通勤、休闲漫步中就能与秋景撞个满怀。临沂市以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市民情感需求的回应,传递出齐鲁文化中“仁者爱人” 的人文底色,城市治理不仅要追求干净整洁的“面子”,更要守护市民感知美好、享受诗意的“里子”。

二、以“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让传统文化扎根生活土壤
金黄的银杏叶片本就承载着“长寿”“吉祥”的文化寓意;乌桕树的红叶景观,也与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意审美一脉相承。齐鲁文化的生命力,从来不是停留在古籍里的文字,而是流淌在百姓日用的烟火气中。临沂的“秋叶缓扫”,正是将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转化为当代生活的可感体验。乌桕树的红叶景观,与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意审美一脉相承。当植物景观以“缓扫”的形式被精心保留,它们便从单纯的绿化植被,变成了可触摸、可互动的文化载体。

三、以“美美与共”的开放姿态,绘就文化惠民的民生画卷
齐鲁文化的包容性,在“秋叶缓扫”中体现为对多元审美需求、多元生活场景的兼顾。政策明确区分了道路景观与公园游园的不同处理方式,主干道、人流量大的区域保障安全优先,而在林下空间、草坪角落则尽最大可能保留落叶。这种“因地制宜”的精细考量,既确保了城市运行的基本秩序,又为市民开辟了亲近自然的诗意角落。不同区域的落叶景观各具特色,这种“各美其美”的景观布局,恰如齐鲁文化在漫长历史中融合百家、自成一体的发展轨迹,也契合了当代市民多样化的审美与休闲需求。
一片落叶,承载的是齐鲁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一次“缓扫”,传递的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新智慧。这种文化表达,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温度,却让齐鲁文化的魅力在寻常巷陌、在一草一木间,愈发清晰可感、可亲可近。(今日头条·库库搬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