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穿过蒲城县城和乡镇,窗外的景致便渐渐换了模样。关中平原的坦荡被一道道褶皱取代,黄土塬如沉睡的巨兽横亘天际,坡地上的苹果园偶尔还缀着几颗红红的果实,在秋风里轻轻晃动。白杨树站成整齐的队列,叶片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像无数面小旗在风中舒展。导航提示已进入白水地界,这方孕育了仓颉与杜康的土地,正以最质朴的姿态,引我们走向那片藏在塬间的碧水。
行至林皋镇附近,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一道蓝绿色的波光冲破黄土的苍茫,从天际线处漫溢开来——林皋湖到了。下车时恰逢晨雾未散,湖水像被裹在轻纱里,远处的醉仙桥若隐若现,恍若水墨画中的留白。岸边的垂柳把枝条探进水里,惊起几只绿头鸭,划开的涟漪将雾影搅碎,又慢慢缝合。想起清代知县梁善长 “天地常潴水,地气回如秋”的诗句,此刻才懂这黄土高原上的水域,原是自然最珍贵的馈赠。
沿着环湖步道徐行,脚下的石板还带着晨露的微凉。湿地里的芦苇丛随风摇曳,偶有翠鸟斜掠过水面,尖喙轻点便叼起一尾小鱼,溅起的水珠落在荷叶上,滚成剔透的珍珠。栈道旁的科普牌上写着,这里是黑鹳的重要栖息地,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都会来此繁衍。正凝神细看,忽闻头顶传来清脆鸟鸣,抬头望见一群灰鹤列队飞过,翅尖划破薄雾,留下一串悠长的啼鸣。
午后阳光渐盛,湖水愈发清澈,近岸是浅浅的青碧,远处渐变为深邃的湛蓝,能见度足有两米开外,连鱼群游弋的身影都清晰可见。租一艘小船泛舟湖上,船桨搅碎水面的光影,把蓝天白云都揉进波心。船行至湖心岛附近,忽见芦苇荡里飞出几只白鹭,翅尖沾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船娘说这湖是林皋河与白石河汇流而成,一百三十万平方米的水域,像颗蓝宝石镶嵌在黄土塬上。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水草的清香,比空调风更添几分清润,吹散了旅途的疲惫。
暮色四合时,湖畔渐渐热闹起来。垂钓者收起鱼竿,桶里的鱼儿蹦跳着溅起水花,准备拿去附近的农家乐加工。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嬉戏,笑声与蛙鸣、蟋蟀声交织在一起。我们坐在观景台的石凳上,看夕阳把湖面染成金红色,涟漪涌动时,像有人在水里撒了把碎金子。晚霞铺展开来,天空与湖面黏成一片橘粉色,水天一色的壮阔里,连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
夜幕降临时,星星开始在天幕上闪烁。岸边的灯火倒映在水里,与星光连成一片。晚风带着水汽拂过脸颊,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湖畔的静谧。想起来时路上看到的标语:“渭北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此刻才算真正领会。这方湖水不仅滋养了草木鸟兽,更以温润的姿态,熨帖着每个来访者的心灵。
返程时,远远望向林皋湖,薄雾又起,将湖面藏进朦胧里。车窗外的白杨树向后退去,苹果园的清香渐淡,但那片碧水的蓝、晚霞的红、鸟鸣的清越,却深深印在了心底。原来最好的风景,从来都在这样不期而遇的旅途里,在黄土与碧水的相拥中,在自然与心灵的对话间。
作者简介:郝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现就职于蒲城县总工会。作品被红旗出版社、中国妇女报、人民网、中国散文网、读者、华山文学、黄龙文艺、漆水文学及各新媒体刊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