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刘婕影
在河北的山川河谷间,长城如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穿梭于太行山的险峻与燕山的苍茫之中。作为长城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河北境内的长城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军事记忆,更孕育了多元交融的文化基因。当这条巨龙翻山越岭,在两山相拥的天然隘口处驻足,一座拱门便巍然崛起,门楼上“大好河山”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这,便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的大境门。不同于山海关的雄奇、嘉峪关的苍凉,这座坐落于河北张家口的关隘,在长城的壮阔史诗中,写下了“防御”与“融合”并重的独特篇章。
张家口大境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刘晓晓 摄
作为万里长城的要隘之一,大境门长城和张家口堡最初承载着军事屏障的核心使命,它恰好扼守燕赵大地通往蒙古草原的咽喉要道,将长城的点线防御连成坚不可摧的整体,与沿线的烽燧、敌台构成严密的防御网络。这里曾见证康熙北征噶尔丹时的誓师壮举,八旗子弟的铠甲寒光在此映照;也曾记录边塞将士的戍边日常,晨钟暮鼓与风吹草动共同谱写戍边诗篇。城墙上斑驳的痕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默默诉说着“御边安邦、守卫和平”的筑城初心。
与河北境内其他关隘不同的是,大境门不仅是军事屏障,也是商贸枢纽,它以开放姿态连接中原与北疆,让长城的边界线化作文明交融的纽带。
张家口大境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刘晓晓 摄
“肉换菜真不赖,要换就到大门外”的民谣,生动道出了大境门的商贸传奇。凭借河北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这里很快取代了传统互市场所,成为“茶马互市”的核心枢纽。蒙古草原的皮毛、欧洲腹地的银器经由这里进入中原,中原的丝绸、晋商的茶叶也从这里销往远方,巅峰时期年交易额超1.5亿两白银。康熙年间镌刻的“内外一统”石壁题字,就嵌在大境门内侧的城墙上,正是这份民族融合的生动注脚。兴盛的张库商道由此兴起,张家口依托大境门成为北方“陆路商埠”。
近代来,植根于燕赵大地的大境门,更成了民族精神的丰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抗日同盟军从此出关,高举抗日旗帜收复失地,燕赵儿女的热血在此沸腾;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踏过大境门,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胜利的曙光在此绽放。从抵御外侮到迎接解放,大境门将燕赵大地的侠义风骨与长城精神相融,让长城的意义从军事防御升华为民族抗争的精神脊梁。
张家口大境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刘晓璐 摄
如今,旌旗猎猎的大境门早已卸下戍边重任,却依然是河北长城文化的闪亮名片。游客手抚城砖,既能触摸到金戈铁马的历史温度,也能感受到它开放的脉搏。从军事关隘到商贸枢纽,从抗争堡垒到文化地标,大境门用数百年的变迁证明,河北境内的长城是文明交汇的经纬,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这道长城之门,早已将燕赵大地豪迈、开放、融合的智慧刻进民族血脉,成为河北长城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精神符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