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俄双子城”的北疆风,遇见千年古都的长安韵,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10月30日,瑷珲历史陈列馆一行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河,从黑河奔赴西安,带着瑷珲的故事亮相“第五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会议”的热烈现场,让胡焕庸线北起点的文化坐标,在全国专家学者面前焕发光彩。
千里赴会:瑷珲故事“出圈”西安
作为此次论坛的参与者,瑷珲历史陈列馆馆长孟晓丹受邀登台,将瑷珲的北疆历史、地理人文、区位优势与民族民俗“打包推介”。从胡焕庸线北起点的地理意义,到多民族共生的人文风情,孟晓丹的分享让在场专家学者对这座边境小城有了全新认知——在祖国北疆,还有这样一座兼具地理标志与历史厚度的“宝藏之城”。
“大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中脊带与丝路经济带协同发展’。这次论坛打破了传统地理学术论坛的边界,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话题都对我很有启发。”孟晓丹坦言,参会不仅是学习交流,更希望瑷珲的文化魅力能走出黑龙江,让更多人读懂它藏在地理坐标里的厚重底蕴,感受流淌在时光里的鲜活生命力。
两张“名片”:读懂瑷珲的厚重底蕴
提及瑷珲,绕不开它身上两张极具时代分量的“名片”:一张是地理的印记——作为“胡焕庸线”的北起点,瑷珲就像一把精准的标尺,清晰划分出中国人口分布、生态格局与经济发展的鲜明脉络,是理解中国地理格局的重要坐标;另一张是历史的刻度——这里是《瑷珲条约》的签订地,见证过近代边疆的风雨沧桑;更是清代首任黑龙江将军的驻地,百年戍边故事、家国情怀,都深深镌刻在小城的街巷与记忆里。
如今的瑷珲历史陈列馆,早已超越“文物展陈地”的单一身份。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用实物、影像与互动展陈,让北疆大地上的历史风云变得可感可触;以“地理脉络+历史变迁”的双线讲述,将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娓娓道来,成为人们读懂瑷珲的“文化窗口”。
诚挚邀约:欢迎走进边城黑河
论坛期间,沿线节点城市、高校专家学者对黑河的历史文化与边疆特色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诚挚欢迎大家走进黑河,感受中俄边境小城的跨国风情,亲身触摸这里的历史与温度。”孟晓丹的邀约,既是对黑河文化魅力的自信,更是对推动边疆文旅发展的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