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县文化旅游委持续擦亮“天地灵气·逍遥巫溪”品牌,获得13项国家级荣誉、35项市级表彰,旅游总花费于2024年突破70亿元,年均游客增长达15%,文旅产业正成为巫溪绿色崛起的重要引擎。站在新起点,县文化旅游委瞄准“长江三峡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以六大举措勾勒“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动文旅事业从“回眸答卷”迈向“启程新篇”,为县域发展注入更澎湃的文化驱动力。
今天系列访谈新闻节目《回眸“十四五” 启程“十五五”》邀请到县文化旅游委主任余晓燕,讲述县文化旅游委如何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谱写富民强县新篇章。
“十四五”期间,巫溪文旅有哪些亮眼的成绩?请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
荣誉引路创品牌,增收提位双丰收。过去五年,我们坚守“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铸魂、体育赋能”的理念,深耕“天地灵气 逍遥巫溪”城市品牌,收获了13个国家级的荣誉、35项市级表彰,实现了“全国有影响、市内有位次、县域有突破”。
▶“全国有影响”方面,红池坝通过了 5A 级景区景观的质量评审,大宁盐场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化名片迈向国际,“巫溪嫁花”获评国家级非遗,民俗文化走向全国。
▶“市内有位次”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居渝东北前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53㎡,增至2025年3.36㎡,连续两年增量均排名全市前10。
▶“县域有突破”方面,五年争取上级资金近1.5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15%以上,2024年游客总花费破70亿。
在具体的文体旅项目方面,有哪些大进展、大突破?
景区扩容强基础,文化挖潜显内涵。这五年,我们坚持“软硬齐抓、量质双升”,游玩与休闲设施全面升级。
一是巫溪文旅形象更鲜明。推出了“天地灵气 逍遥巫溪”的城市品牌,“巫溪天地有灵气”获评重庆最佳的旅游宣传口号,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指数位列全市第9,手机端触达更多的潜在游客。
二是景区景点更丰富。新增了10个A级景区,3条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市级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是文体设施更完善。巫溪体育公园、两馆一宫、新图书馆、夏布坪运动公园等,已投用或者是即将落地,县图书馆、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场馆,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高品质的服务。
四是文化挖掘更深入。成立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巫溪分院,梳理巫盐文化,出版了《巫巴文化论丛》《巫溪民俗》等10余本书籍,完整记载历史文化,展现巫溪底蕴。五是产业发展更强劲,累计培育文旅市场主体277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 较2021年增长10家,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扭负为正,助力巫溪绿色崛起。
展望“十五五”,巫溪文旅有哪些新的目标以及具体举措?
锚定目标绘蓝图,六措并举开新局。“十五五”是巫溪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总体目标非常清晰,那就是紧扣县委县政府“旅为龙头”“一切围绕旅游转”的部署,推进文体旅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建成文化强县和长江三峡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谱写巫溪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具体我们将通过六大举措落地。
一是打造精品景区。以“创A升A”为重点,加快基建,推进提档升级,丰富核心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的吸引力。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结合乡村振兴,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深化“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农旅融合理念,推动景村一体。
三是深化文旅融合。依托城市空间与烤鱼制作、巴绣、老鹰茶制作等非遗,以大宁古城、宁厂古镇为核心,发展夜间经济、非遗产业化,共建长江三峡“黄金三角”文旅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渝陕鄂川毗邻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康养避暑旅游地。
四是强化宣传营销。围绕 “巫溪天地有灵气”与“灵兮”IP,加大投入,提升营销精准度与时效性,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文旅从业者的培训,提升服务素养,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游客诉求,严管旅游市场,打击非法经营,营造公平环境。
六是提升发展质效。坚持“宽准入、强监管、降成本”,助力文旅市场的繁荣,力争“十五五”期间,文旅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6%,到2030年,游客总花费破100 亿元,让文旅产业成为巫溪绿色崛起的强劲支撑。
来源
记者/卢燚
编辑/郭艺璇 谭清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