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成都“我们身边的文明事儿”文明骑行倡导周在成都环城生态区展开,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绿道沿线常态化开展。绵延百公里的环城绿道,不仅是市民运动健身的热门地,更成为展现和培育城市文明素养的生动课堂。
活动期间,“文明骑士我来当”知识趣问答吸引众多骑行爱好者参与。题目围绕《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安全常识与文明礼仪设置,涵盖限速规定、头盔佩戴、礼让行人等内容。在志愿者引导下,参与者在互动中加深对文明骑行的理解,纷纷表示将以身作则,让文明骑行成为绿道上的流动风景。
“粉黛草的作用是什么?”“常见的绿道植物芦苇有哪些生态价值?”……在中和湿地公园,主题活动“护景微课堂”以柔性引导和科普互动,带领市民朋友们认识粉黛草、芦苇等绿道植物的生态价值,推动大家从“被动劝阻”转向“主动守护”,共同维护城市生态底色。
在新都段绿道,文明骑士代表宣读倡议书、骑行队伍整齐行进,践行“遵守交规、不闯红灯不逆行、爱护共享单车、规范停车、礼让行人”的承诺。参加活动的市民李志感慨:“在绿道上骑行,周围每个人都在靠右行驶、规范停车,这种井然有序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身在其中,会不自觉地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就是公共空间对文明素养的塑造。”
作为相对封闭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城绿道凭借其独立、连续的物理特性,构建起一个规则清晰、秩序井然的“公共行为实验室”。在这里,文明知识通过趣闻问答等形式转化为生动常识、规则意识在轻松氛围中自然浸润。环保志愿者魏蔚说:“在优美的环境里,人们会不自觉地收敛行为,更愿意主动遵守规则。不采摘花草、不乱扔垃圾,这些细微举动都是文明的体现。”
绿道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也在同步完善。目前,全线已设置超千余个文明提示地标,14个志愿服务驿站贯通全环。活动期间,金牛蜀道通衢、高新中和湿地、双流悦动彩林等驿站升级为便民服务与文明倡导的综合平台。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市民通过捡拾垃圾、规范停车等“随手文明”行为,可在驿站兑换礼品,或通过“文明兴蓉”平台累积积分,这种激励有效促进了文明习惯的养成。
此外,绿道还常态化联动促消费活动,推行“微笑服务”“诚信经营”“光盘有礼”等倡导,以丰富场景持续涵养市民素质。随着这条绿色长廊成为社区、企业及社团举办健康跑、骑行赛等活动的首选场地,活动主体在享受绿道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光明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