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我劝你来一次南京”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本就知名的城市,还要怎样读、怎样看呢?
是适合天上看的城市。
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形如警钟,美龄宫形如项链,中山植物园是三片树叶,江苏大剧院如四滴水珠……
是适合水边看的城市。
长江穿城而过,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以人文见长;“华东天空之镜”、“水上森林”,则自然景观出挑。
是适合书里看的城市。
联合国全球评选“世界文学之都”,中国唯有南京一座。《红楼梦》、《儒林外史》,从李白诗词到朱自清散文……读书人,都会读过南京。
……
本文全城奔波忙碌,从秋拍到冬,用时近3个月!
用镜头告诉你:南京,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南京:
南京·总统府
南京·明孝陵神道
南京·江南贡院明远楼
南京·栖霞寺
南京·阅江楼
南京·紫峰大厦
横屏观看:
玄武湖、南京城区、明城墙同框全景
一、梧桐
通常,城市彰显美丽靠旅游景区。
南京却是街道马路即风景。
用梧桐做行道树,许多城市可见。
但南京梧桐的年份、规模和高大,却是别处难寻。
主要的品种,有个好听的名字——悬铃木。
民国时代留下的记忆,不止主城区街道。
各大学校园、下辖区县,也有梧桐身影组成绿荫森森。
虽是三大火炉之一,但这里的人,有时却夏季不撑伞。
若评选中国最美马路,南京很可能入选多条。
地铁3号线修建的2011年,南京市民自发用绿色丝带系上大树,联名要求政府停止为地铁移去梧桐。南京护绿行动,令台湾方面也提来要求。
能引起海峡两岸互动,能改变政府市政原则。
南京人对梧桐的感情,让这里有着和其他城市不同的气息。
南京·梧桐:
南京·陵园路
雨夜中的陵园路
深夜灵谷寺路
如几米的漫画
东南大学
南京的著名景象
梧桐组成的“项链”
二、古都
南京历史深厚,人们都知道。
但深厚程度,可能比大部分人以为的,还要高。
不了解南京的人,也知“六朝古都”。
可这称谓,唐朝就有。
稍了解南京的人,能知“十朝都会”。
但实际上,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为都何止十朝,而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吴(五代)、南唐、南宋(初年)、明(初年)、太平天国、民国——
共计12朝!
建都总长近530年,
自然古迹众多:
明城墙、各类帝王陵墓、各大古寺名刹、各处古典园林、各类遗址。
世上所谓古迹,大多有重修或重建,谈悠久,都要打折扣。
但南京的栖霞寺舍利塔,中国现存最大舍利塔,上一次重建也在1100年前。
栖霞寺的千佛岩石窟,凿于六朝,比洛阳的龙门石窟,都还早上17年。比杭州的飞来峰石窟更早了几百年。
六朝和南唐时的帝王陵墓、石刻,也有十余处留存南京各地。
南京许多古迹,古老货真价实。
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整个南朝,以南京为都。
这四百八十寺,多数是在南京。
拥有全世界唯一一块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的南京,历来都寺庙众多、佛教文化颇盛。
至今也古寺成群。
南京·寺: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
比龙门石窟还早17年
灵谷寺灵谷塔
古今辉映
鸡鸣寺
六朝太远,遗迹难存。
对南京影响更深的,是明代。
留存下来的:
瞻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明代王府。
朝天宫,江南规模最大的明清殿宇。
明孝陵,比北京明十三陵中的任何一陵都大。
灵谷寺无梁殿,在中国无梁古建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
南京明城墙,至今保存25公里,是世界第一城墙,几乎是西安城墙(13公里)的两倍。
……
南京还曾有更辉煌的明代盛景:
作为北京故宫蓝本的南京明故宫、西方认为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都是史书中永恒的遗憾。
无论存下,未存下的,都形成这古都的雄浑底气。
南京·明清:
瞻园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芥子园
清代李渔故居,此为复建
朝天宫
古今辉映
大厦高楼下的朝天宫
明孝陵石象路
明城墙、玄武门
明城墙与玄武湖
三、民国
比明代和朱元璋对南京影响更深的,是民国和孙中山。
南京人保护梧桐树。
南京的绿化指数常年在全国前列。
为什么呢?
因为植树节因孙中山而来。
回顾中国近代: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
嗯,中国近代史,几乎是:始于南京、终于南京。
一个数据:
国家文物局在2016年选出98项首批“20世纪建筑遗产”。
南京入选9处,仅次京沪,是全国第3。
南京,有52家博物馆(文物局数据),其中许多以民国时期建筑为馆址。
其他城市,民国遗存多的,上海、天津、青岛,多是西式建筑。
而南京是首都,建筑风格需兼容中外,规格也更高。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总统府:
一个“府”字,容易让它被低估。其实它是古代、近代建筑的集合,规模近乎皇宫。
它和法国凡尔赛宫接近,面积比沈阳故宫、北京的任何王府都要更大。
南京民国遗存之多,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美龄宫、中央博物院……
仅挂上标志牌的民国建筑,南京就有近300处。
南京·民国:
《背女儿》
摄于南京总统府
俯瞰总统府
这不是全景,只是总统府的局部
俯瞰中山陵
拜谒者成群
中山陵音乐台
东南大学
即:中央大学旧址
美龄宫
古代辉煌的城市,有;近代显赫的城市,也有。
在古代和近代,都留有厚重笔墨的,少。
南京却是。
建于民国的南京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合称中国三大博物馆。
其珍贵文物数量,只在故宫和国家博物馆之后。
南京从古代到近代的积淀,可见一斑。
其他城市的文旅局,都要羡慕南京的文旅局:
真是手握宝贝太多,不知怎样用了。
四、山水
山有名的城市,多;水出名的城市,也多。
山和水皆名声响亮的,少。
南京却是。
中国诗词描绘最多的河,必是长江。
中国诗词描绘第二多的河,应是秦淮河。
南京,同时拥有它们。
各位可能要说,南京有名的水,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名气来自人文,风景难说称奇。
但南京却有一些知名度稍逊的水,也有自然风景的亮点:
和安徽滁州交界的池杉湖湿地,很多南京本地人都不知晓,是壮观的水上森林。
比玄武湖大40倍的石臼湖,被称为“华东的天空之镜”。
江北浦口的珍珠泉,冬季总是云飘雾绕如仙境,像吉林造雾凇的松花江的景象。
……
南京·水:
长江、南京长江大桥
秦淮河
莫愁湖
鸡鸣寺与玄武湖
玄武湖
石臼湖
池杉湖湿地
水上森林
池杉如红色的小蘑菇,开满一半浅绿一半蓝色的水面
南京六合与安徽交界处
珍珠泉
冬季总是云飘雾绕
珍珠泉
水面白雾流动,宛如游龙
在汉地,名胜地位如何,看一点就能看得出来:
人喜欢葬在风景好的地方。
那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墓园”,可能就是杭州西湖和南京紫金山了。
紫金山三大景区,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有三处墓:孙中山、朱元璋、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
此外,吴帝孙权、名臣王安石、名将徐达常遇春……,纷繁陵墓,分布山上。
宋庆龄去世前坚决拒绝与孙中山合葬,她说:
紫金山,是为真正伟大人物服务的。
毛主席笔下的虎踞龙盘一词,是说南京的山势。
除了钟山,南京还有牛首山、老山等面积更大的山岭和森林。
中国四大园林城市:昆明、长春、杭州与南京。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南京位列其中。
南京·山:
牛首山佛顶宫
紫金山脚下的中山植物园
展馆造型,三片树叶
四方艺术湖区
各类艺术建筑汇集
在老山森林中
五、文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评选了30余座“世界文学之都”(还在增加),中国目前仅有一座。
为什么是南京呢?
南京人曹雪芹和他笔下的金陵十二钗,自是最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呢?
中国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是《诗品》。
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文心雕龙》。
中国第一部儿童启蒙文学是《千字文》。
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昭明文选》。
您猜怎么着?
它们,全部诞生在南京。
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
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
这是诗词。
定居秦淮河畔的吴敬梓,用近20年在南京写出《儒林外史》。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故事被孔尚任写成《桃花扇》。
……
这是长篇。
文学之河秦淮河,汇聚古人作品还不够,还引近现代文人,也为此流连。
苏州的俞平伯和扬州的朱自清,曾同游秦淮河。
他们说:我们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写一篇文章吧。
于是,近现代文学史留下一页佳话。
甚至,外国文学也能读南京。
你看,近200年前,丹麦人安徒生,把南京曾经的标志——大报恩寺琉璃塔,写进童话中。
谈文学,绕不过诺贝尔文学奖吧。
那么,你会发现:
南京大学的教师(赛珍珠),第一个以写作中国故事拿诺贝尔文学奖。
金陵中学的学生(高行健),是第一个华语作家拿诺贝尔文学奖。
到当今文坛,南京依然有毕飞宇、叶兆言等作家在流淌文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在阶梯上的步伐,多少是踩在来自南京的砖块啊。
六、失落、复苏
失去首都地位,是南京的一次失落。
80年代,“苏南模式”的提出,使南京又一次失落。
1992年(那时扬州泰州还未分家),无锡经济总量超南京。
南京就在此后22年里,只排省内第3、甚至第4。
10年前,南京的经济总排不进全国前15,在长三角也只排第6(嗯,宁波是第5)。
谈省会首位度,南京常年和济南,位列倒数前二。
省会位置在全省边缘,远离本省城市,接近别省。
全国也就3例:西宁、哈尔滨和南京。
南京的南、北、西,三面被安徽包围。
重点开发的城区,和安徽近,和江苏城市远。
南京常年被调侃为“徽京”,加上江苏本就“散装”:
谈省会的省内影响力、号召力,南京大概会和石家庄,位列倒数前二。
但,南京的失落只是相对,因为历史巅峰太高,因为江苏各市皆强。
若比起人均,你会发现,南京其实优势明显。
南京的人均GDP,在大陆大中城市中,位列第5,胜过京沪广等所有直辖市和省会。
只在深圳、无锡、苏州、珠海之后。
其他方面,则更出挑:
军区。
青奥会。
中国科教第三城。8所211大学,只次于北京、上海。
在今年成都“5线齐开”之前,南京还长期是中国地铁里程第4城,只在京沪广之后。
……
南京·现代城市:
鼓楼医院与紫峰大厦
南京鼓楼与紫峰大厦
明城墙上眺望城市与鸡鸣寺路
网红路——西桥
南京青奥双子塔
南京青奥双子塔
“强省会”的时代潮流,南京也发力、复苏。
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经济都因疫情而负增长。
南京却实现了1.6%的正增长。
在总量前30的城市中,南京是唯一。
2011年,超宁波,2014年,超无锡。
进入长三角前4已经6年,终于又在今年挤下天津,进入全国前10的行列。
人们知道:南京正找回它失去的位置。
七、
尽管是国人都知道的地方,
但行走它的大街小巷、山岭河湖,查询史料、翻阅文献的过程中。
即使身为江苏人,我也依然惊叹:它的景致和底蕴,可能也仍被低估。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
小简捉住了南京秋冬的多彩,但南京还有春天的樱花、夏季的萤火虫。
写就《桃花扇》的孔尚任,说:
天下书籍之富,无过俺金陵。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
这就是南京。
一个古代、近代、现代,都风采卓著的地方。
无论古代、近代、现代,遇到它的人,
都如此感受、如此书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