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新加坡在国人心中是“先进”、“文明”、“发达”的代名词。
但时至今日,这种概念早就发生了变化。
一位从事旅游包车服务已有七年的刘师傅说:
“五年前,我这里接待的十个中国客人里,有八个是跟团游,现在正好反过来了。"
他的车队原本主要接待旅行团,如今已经全面转向服务自由行客人。
刘师傅发现,现在的中国游客对包车价格不那么敏感,更看重车辆舒适度和司机服务,
"很多人会提前要求儿童安全座椅,或者询问是否能帮忙预订热门餐厅。"
如此一来,国人去新加坡,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带着“窥探”意味的观光。
而是过度到和“泰国”这种东南亚国家类似的度假。
度假呢,就截然不同了。
这是一种单纯的享受。
位于滨海湾的金沙酒店前台人员注意到,中国游客的入住时间明显变长了。
"以前大多是两三天,现在很多客人会住上一周甚至更久。"
这些游客有个共同特点:不赶行程。
他们可能一整天就在酒店附近散步,或者坐在泳池边看小说。
新加坡旅游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游客在新加坡的平均停留时间从2019年的3.2天增加到了4.5天。
这不是走马观花的观光,而是在目的地生活。
除了停留时间延长,中国游客的足迹也发生了变化。除了鱼尾狮公园、圣淘沙等传统景点,他们更愿意深入当地社区。
在如切/加东这个充满娘惹风情的街区,许多特色小店都开始雇佣会讲中文的店员。
"中国游客对娘惹文化很感兴趣,他们会仔细询问那些传统花纹的含义。"一家手工蜡染店的主人说。
这样的变化,还体现在购物方向上。
乌节路义安城的高端商场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中国游客依然不少,但他们的购物清单已经悄然改变。
以前最畅销的是奢侈品包包和手表,现在中国客人更偏爱有设计感的本地品牌和纪念品。
毕竟,那些奢侈品国内早已经不缺了。
这种变化又不仅仅发生在购物领域。
新加坡环球影城的工作人员发现,中国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拍照打卡,而是更深入地参与互动体验。
他们愿意花时间了解电影特效背后的制作过程,对主题公园的历史细节也很感兴趣。
还有饮食。
现在,中国游客会拿着美食攻略专门来找那些隐藏的老字号,而不仅仅是去装修豪华的餐厅。
"他们很懂行,知道去哪找最地道的新加坡味道。"
在麦士威熟食中心经营了三十多年的老王说,他的海南鸡饭摊点,现在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中国游客。
去新加坡,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爱去。
在新加坡植物园的兰花园里,经常能看到衣着得体的中国老年游客。
他们不慌不忙地赏花、拍照,有时还会在园内的餐厅享用下午茶。
"这些老年游客通常英语不太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享受新加坡之旅。"负责带银发团的新加坡导游小林说。
他最近接待的一对上海老夫妇让他印象深刻:"他们在新加坡住了十天,每天就是去不同的公园散步,找好吃的肉骨茶,仿佛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专门从事高端旅游定制的"悠游旅行"公司表示,今年以来,中国银发族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了120%。这些客人对购物没兴趣,但很愿意在优质的住宿和美食上花钱。
面对中国游客需求的变化,新加坡旅游业也在积极调整。
语言服务是第一道关卡。
除了酒店、机场等传统旅游场所,现在连一些社区小店也开始提供中文服务。
"我们给员工做了简单的中文培训,学习如何介绍产品。"实龙岗花园一家手工艺品店的老板说。
支付方式的改变同样明显。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覆盖了新加坡从大型商场到街边摊的各个角落。
"没有这些移动支付,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中国客人。"武吉士街区的一位珠宝商坦言。
为了适应这种节奏,新加坡旅游局今年还推出了"心想狮城"2.0版营销计划,特别强调要展示新加坡的深度旅游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更真实、更生活化的内容,吸引追求品质的中国游客。"
本地旅行社也开发了新的旅游产品。
除了常规的城市观光,现在还有专门的文化体验游,比如带领游客探访娘惹家族的老宅,或者组织新加坡河畔的历史漫步。
这些产品很受中国游客欢迎,特别是那些第二次或第三次来新加坡的客人。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旅行观念成熟的体现。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出境游的经验,他们的旅行需求自然从看世界升级为体验世界。
与此同时,新加坡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也在持续优化。
近年来推出的电子签证、多次往返等措施,为深度游创造了条件。
航空运力的增加更是为这场变革添砖加瓦。
目前,中国主要城市与新加坡之间的航班数量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票价的相对稳定让"说走就走"成为可能。
在圣淘沙岛上,一位正在学习冲浪的中国游客或许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来新加坡第三次了,该去的景点都去过了。现在就想像本地人一样,找些真正有趣的玩法。"
这种心态的转变,正在悄悄改变着中国游客与新加坡之间的互动方式。
或者说,不仅仅是新加坡,而是改变着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以前我们羡慕外国人度假的旅行方式,现在,国人已经完成了过度。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变了个模样。#头条深一度#
参考资料
1. 新加坡旅游局《2024年新加坡旅游业绩报告》
2.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4》
3. 联合早报《新加坡旅游业转型应对中国市场变化》
4. 澎湃新闻《中国游客出境游趋势变化:从购物转向深度体验》
5. 央视财经《"新旅游"时代:中国游客出境消费趋势观察》
(老A)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