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通榆县向北,草原渐渐退去,天地间陡然换了颜色。那不是寻常的绿,而是一种浩渺的、几乎要连接到天际的苍茫之色。这便是郁洋淀苇海了。未及深处,咸润的水汽与芦苇特有的清苦气息已扑面而来,耳边是风过苇梢的沙沙声,连绵不绝,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低语。
登临景区的瞭望塔,方知这“苇海”二字绝非虚言。极目远眺,东北平原的坦荡在此处化作了一片无垠的绿毯,间或有湖泊如碎镜般镶嵌其中,映着天光云影。蒲草与芦苇生得极盛,密密地、挨挨挤挤地铺展到视线的尽头,风过处,层层碧浪翻涌,直如大海波涛,其壮阔,竟真有“蒲草苇荡如烟浩渺,碧水低徊似洋如海”的意境。据说,此地的水域之广、芦苇之盛,犹在河北白洋淀之上,更多了一份未经雕琢的原始风情。
这郁洋淀的妙处,更在于其四时与四面的景致,各具风韵,绝不雷同。若在春日造访,新生的芦芽破水而出,满目是鲜嫩的绿,那“郁郁葱萄”的景象,饱含生机。而夏日,则是此地最富生机的季节。南部草原上,百花繁盛,牛羊悠然,是一派牧歌般的悠远;转身向西,但见波光潋滟的湖泊,可乘一叶轻舟,划入碧波深处,让身心都消融在水天一色里。北面的万顷苇荡,是湿地的核心,也是丹顶鹤、野鸭等众多水禽栖息繁衍的天堂,偶尔一声清唳划破长空,更显天地之幽静。东面的山林则藤蔓密布,古树苍苍,是山鸡、野兔等生灵的乐园,藏着另一番野趣。
若论人文的点缀,则不得不提那座郁洋淀蒙古新村。几座传统的蒙古包静立于草原之上,悬挂着象征勇毅的狼牙旗,与周遭环境浑然一体。这里没有喧嚣的表演,只有一种与游牧文化悄然相接的宁静,让人想象星空下的篝火与长调。
秋冬的郁洋淀,则别是一番风骨。芦花胜雪时,漫天飞絮如诗如幻;而待严寒降临,万顷苇海覆上皑皑白雪,湖面凝冰如镜,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纯净得不容丝毫杂念,是赏雪与摄影的绝佳时节。
离去时,心中满载着那片苇浪与碧水的影像。郁洋淀之美,不在于精工的亭台楼阁,而在于其原始、雄浑而又丰富的生命律动。它是一位不言的隐者,静卧在关东大地上,等待着每一位懂得欣赏纯粹之美的旅人,前来与它相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