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说到经济腾飞就会提到合肥,这座依靠科创产业一路狂奔的省会城市,确实是全省的“种子选手”,但若放眼长江南岸,另一座城市正在低调而迅猛地发展着,它有着比滁州更厚重的历史积淀、更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更优越的区位优势。这座城市便是芜湖,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迅速崛起,成为安徽发展的“第二极”。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是长江、青弋江交汇处,是一座拥有超过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城市,在文字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称“鸠兹”,西汉元封二年设县,因周围湖沼“蓄水不深而生芜藻”得名,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的芜湖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早就成为了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埠之一。孙中山先生就曾经把芜湖称为“长江巨埠”,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清朝光绪年间,芜湖又凭借优越的稻米资源和便捷的水运交通成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开放文化从此融进了这座城市的血脉里。老海关大楼的罗马穹顶与中江塔并肩伫立在长江边,这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共存的一份见证。
从产业基础来看,芜湖始终是安徽主要的工业城市,它有着十分深厚的制造业根基、种类繁多的产业。奇瑞汽车是最出名的,这家在芜湖发展起来的企业多年以来都是中国乘用车出口的第一品牌,估计2024年集团营收能达到四千八百亿元,正朝着世界五百强迈进,在建材行业中,海螺集团已成为国际一流的大牌,它的二零二三年营业收入突破三千亿,被国务院指定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杆对象。
芜湖不仅依靠传统产业的优势,更在谋取新产业的崛起之路,在新能源汽车上比亚迪也在芜湖投资了动力电池项目,其项目的规模比之合肥基地还要大。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2013年芜湖便开始了布局低空经济引进钻石飞机制造项目,并且芜湖也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飞机从整机到航电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在业界更是被奉为了“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近四年时间里芜湖举办了四次低空经济发展大会。
区位优势是芜湖发展的另一张王牌。这里地处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交汇处,承东启西、通江达海。芜湖港是长江上游最后一个深水良港,也是安徽最大的货运港和集装箱中转港,全省六成货物要靠它来中转。“芜湖—洋山港”航线开通后,从这儿发出的货只需36小时就能抵达上海洋山港,连上海外市场。
在交通上,芜湖已实现水铁空公四位一体。高铁上,每天开行120多列高铁,40分钟到南京,2小时通达上海,空中通道芜宣机场是客运+货运行李可以互递,成为长三角唯一的航空货运枢纽并通航直飞越南河内的国际货运航线、韩国仁川货运专线。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路也给产业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流动支持。
芜湖仍是安徽除合肥外的第二大教育市,在校大学生达近20万,10所高校中,其中不乏在人文学科及师范领域在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度的安师大。也有如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专业的安徽工大,同奇瑞海螺等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来促成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并且于去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大幅上升至 4.28%位居安徽第一。
芜湖是一座宜居城市,“半城山半城水”,滨江十里江湾是生态修复的样本,市中心镜湖和赭山公园交相辉映。芜湖方特旅游区是安徽最大的主题乐园集群,鸠兹古镇有米市、染布等传统文化,成了文化旅游的新热点。近些年“口袋公园”、“城市书房”这些小更新工程让城市更美好,外来人口也愿意留下来。
对比芜湖与滁州的发展,虽然近年以来滁州在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上进展较快,但是从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科教资源等各方面来看,芜湖的底蕴更加深厚。芜湖有奇瑞、海螺这些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影响力的龙头大企业,这是短时间内滁州无法追赶上的;同时芜湖还有长江航运优势,物流更便捷,高校更多,研发投入更大。
芜湖未来发展的路子很明确,一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要强起来,二是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要扩规模,三是港口优势下现代物流、跨境电商要发展得更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推进,芜湖交通方面的优势会更明显些,它是G60科创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可以承接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人口不断流入的情况下,城市的消费潜力也会被逐步释放出来。
芜湖的目标不是和合肥抢地盘,而是要跟合肥“双核驱动”,一起带动整个安徽起来。如果安徽有像合肥加上芜湖这样的两个发动机,那全省在长三角的分量就更重了。从“长江巨埠”到“创新之城”,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迎来了新机遇。
芜湖的崛起,不仅仅只是经济数据上的,而是城市品质上的。这是一座有着千秋万代文化沉淀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气息,又充满着当下的现代气息,能真正成为安徽第二极,并且与合肥形成真正的双核吗?这是芜湖未来的主旋律方向发展,也是整个安徽区域发展的必答题!你觉得未来可期吗,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