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河,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河流。石梁湖,也称月亮湖,临江河幸福河的水文化节点。
临江河全长106公里,系长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地是永川宝峰镇华家寺,入江口为江津朱杨镇周杨济渡。临江河在永川境内88公里,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城区三条支流汇聚穿城而过,形如篆文“永”字,永川因此得名,故临江河是永川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石梁湖位于永川幕佛寺东南,是一座依托石梁桥水库资源打造的生态湿地公园。石梁湖与梳妆台广场、金穗晓月、三河汇碧、芭江竹语、神女湖、碧水翠屏、临江广场,统称临江河幸福河的八个水文化节点。考察临江河源流时,曾把临江河沿岸的水文化节点游了个遍。水文化节点不仅展示了临江河的自然美景,还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内涵的提升,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遗憾的是,停车场、旅游厕所、环湖步道已经交付使用的石梁湖,湖面干涸,水草枯萎。没有水的湖还叫湖吗?从此去茶山竹海,要么不走茶神路,要么走茶神路过石梁湖而不驻足。
前几天,到茶山竹海游玩。一行人从神女湖出发,过昌州古城,向宝吉寺方向上行。三分钟后,几顶帐篷从公路右边的草地上冒出来轻轻摇荡,我情不自禁打开车窗拍起照来。这一拍,拍到的不只是童话中的城堡,还有草地下的一汪碧水。“水,石梁湖有水了。”
石梁湖成了真正的湖,对喜欢水的我来说,怎一个喜字了得。停车,下车,顺理成章。站在石梁桥体育田园标识牌边,头上茶园竹林叠翠,脚下湖水荡漾,周边城市农田清新。
石梁湖美景
向下一路小跑。石梁桥体育田园欢迎您,十个绿底白字的热情,携手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宽阔的湖面,如翡翠似丝绸,碧绿透亮,柔软平静。湖对面的主坝,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又像在点赞永川水利人的忠诚和担当。湖左边有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上方有云雾缭绕的仙境,高处的宝吉寺、茶山竹海,是大自然的呼吸。湖右边有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台,下方有现代时尚的画卷,低处的长乐坊商业区、永川博物馆、永川图书馆,是城市脉搏在跳动。散步的、拍照的、遛娃的、跑步的、骑车的,在铁锈红塑胶环湖步道上尽情享受湖光山色。
沿环湖步道向右,开启石梁湖之旅。过水保文化墙,湖畔的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花与水的友谊。生长旺盛的美人蕉,叶片浓绿,花色娇艳,粉色美人蕉丰姿绰约,宛如一位优雅的水之精灵。飞扬的芭茅花像狗尾巴又像狐狸尾巴,有着素朴之美。兰草、海棠、黄葛树、香樟树,与水杉金黄微红的叶子和挺拔的枝干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湖中,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转弯直行,一座汉白玉石桥迎面而来。不,应该是石梁湖副坝迎面而来。副坝的作用是辅助主坝,增强湖的整体防洪能力和稳定性,防止湖水溢出或溃坝。在副坝上张望,石梁湖就是一个巨大的马蹄。是的,马蹄,远古的战马,在此处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一群水鸭子在湖里游来游去。
副坝护栏两侧的落地地理标志宣传牌上,永川非遗项目以白底黑字的方式呈现。右侧依次为:非遗故事、永川松花皮蛋制作流程、永川豆豉、杆称、松溉盐白菜制作流程、来苏莲枪。左侧依次为:永川秀芽、永川松花皮蛋、朱沱狮灯(舞)、陈食烟火架、盐白菜简介、双石小金龙。永川非遗项目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副坝护栏外侧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科技馆。科技馆和湖那边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展示区加起来,就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示范园通过展示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科技,重塑长江上游的微地貌和微环境,实景展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出了副坝,沿环湖步道前行,过一块写着建设幸福河湖,映照美好生活的酱红色草地宣传牌。再过一块写着石梁湖的木制草地水利宣传牌,牌上那个醒目的“禹”,自然与夏朝的开国君主、治水英雄大禹有关。一转身就站在了主坝上,像汉白玉大石桥的主坝。主坝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河水并形成湖泊,调节水量,满足灌溉、发电、防洪等需求。主坝护栏两侧的落地文化宣传牌上,中国传统文化以白底黑字的方式呈现。护栏右侧依次为: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中国画——山水、中国画——人物、中国画——花鸟。左侧依次为:豫剧、黄梅戏、京剧、川剧、评剧、昆曲、粤剧、越剧。民居、国画、戏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徜徉主坝,凉风拂面,不经意看到左上方端庄典雅的茶山神女。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在主坝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茶山神女亭亭水云间。原来,石梁湖和神女湖是芳邻。我来不来石梁湖,石梁湖都温情脉脉地望着神女湖,神女湖都温情脉脉地望着石梁湖。
主坝护栏外侧,有一块写着石梁湖的木制草地水利宣传牌,牌上的内容是认识水循环,详细介绍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坝下方是出水池,出水池主要用于收集和分配水流,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位阿姨提着一袋柚子绕出水池慢慢走过,两只白鹭轻盈掠过出水池。白鹭飞过主坝、湖心,飞过水保生态治理区、水保科技园新区,留下一圈圈涟漪,仿佛在诉说对石梁湖的无尽眷恋与柔情。
走出主坝,沿环湖步道前行。环湖道左侧,即湖边,五块酱红色草地宣传牌上依次写着:登东渡槽、革命水库、竹溪夜雨、齐心治水、仙龙飞渡。环湖步道右侧,靠近山体。山是一面石,石是一座山,裸岩石壁总面积约为800平方米,高度在5~7米之间,裸岩石壁下随风荡漾的斑竹泛起阵阵绿波。裸岩石壁上“古水壁画”围绕仙龙飞渡、齐心治水等六个连续而独立的水利故事,以精雕细琢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永川人千年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治水精神。湖斜对面的草堤上“水土保持”四个大字,仿佛四幅翠绿的窗帘,宁静舒适。
“水土保持”绿化带
过水保监测示范区,又是一座汉白玉石桥般的副坝。“那边有一个副坝,这儿怎么还有一个副坝?”我问同行的人。“副坝用于增强湖的防洪能力和稳定性,数量上通常多于主坝,一座湖可以有两到三个副坝,但主坝只有一个。主坝位于湖的主要挡水位置,通常建在主河槽上。”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急不缓地说。我恍然大悟,主坝和副坝共同构成一个水利工程系统,两者协同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副坝护栏两侧的落地文化宣传牌上,中国传统艺术以白底黑字的方式呈现。右侧依次为:板桥鱼鳅灯舞、苏州苏绣、诗词、古琴、箫、箜篌。左侧依次为:鱼鳅灯舞基本玩法、广东粤秀、书法、琵琶、古筝、编钟。这些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社会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副坝护栏外侧下方,那棵枝叶茂密的黄葛树,如同给大地撑起了一把巨大的绿伞。黄葛树下有蔬菜、甘蔗和果树,再下面有红旗河。红旗河是临江河的一级支流,箕山上的泉水从孙家口水库经红旗河流到兴龙湖,兴龙湖是临江河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石梁湖以前叫石梁桥水库,也叫石梁河。以小河为界,一边是东南乡,一边是茶店乡。那是水鸭子水渠,箕山泉水流到石梁湖的水渠……”上了年纪的男子指着护栏前上方说得眉飞色舞,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飞驰而去,留下一句,“哇噻,好一个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自然天堂。”
副坝过去是水土流失演示系统。我们到时,正赶上工作人员按下按钮。从小雨霏霏到大雨如注,林地、耕地(横陇耕作)、耕地(竖陇耕作)、裸地、草地、园地,6块实验田里流出的水土混合物,流速不同、情形各异……水土流失的危害让我意识到,在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应该牢固树立水土保持意识。永川是重度缺水城市,缺水城市践行节水优先,除了引水,更重要的是蓄水护水。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道,让幸福河造福人民,这不只是水利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永川人的责任。
水保文化展示长廊、稻田剧场、梯田工程、水保涵养林……继续沿着环湖步道前行,风在耳边低语,景在眼前铺展。过一丛慈竹,在雁子沟水渠处,大X给每人买了一杯甘蔗汁。雁子沟是石梁湖的重要生命之源,泉水从箕山顺着山谷流下,缓缓注入石梁湖。甘蔗是刚从附近地里砍的,甘蔗汁是现场鲜榨的。石梁湖地肥水美,甘蔗挺拔如竹,透着甜蜜的气息。甘蔗汁不仅解渴还暖胃,清甜醇厚的甘蔗汁,是对季节的深情告白。
经水保文化展示区,过水土保持科普长廊。三角梅像燃烧的火焰,紫色的千屈菜形成紫色花海,谱写着浪漫的篇章。伫立观湖眺台,水面如镜,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一带、两线、五区、多点融为一体的壮丽与丰富扑面而来。
到入口处的水土保持展示墙,石梁湖之旅完美结束。环湖步道是石梁湖的闪光点,走一圈约一小时,跑一圈约6000步。曲折蜿蜒的环湖步道,不仅是一条行走的通道,更是一段心灵的征程,每一步都踏进了诗和远方。
到石梁湖是观光是游乐,是科普是低碳,是幸福河畔的幸福湖。石梁湖,长江上游当之无愧的高品质水土保持文化主题公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