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发展大棋局中,国家公布的四大城市名单已然出炉,并非单纯根据经济总量或者名声来排位,而是以城区人口这个关键因素为依据的。长沙、株洲、岳阳和衡阳被列为湖南省内的四座大城市,这一结果体现出了这些地方的人口聚集力,也体现出它们的实际地位,常德与湘潭之类的城市没能在其中列名,这多半是因为其城区人口规模达不到大城市的标准,这种划分状况展现着湖南城市发展的真实景象,对于日后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和金融中心。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城名未变,城址未动,素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之称,这里诞生了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以及岳麓书院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清末维新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临江西省宜春市、萍乡市,南与株洲、湘潭两市毗邻,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界岳阳、益阳两市。全市土地面积11816平方千米,地势总体上以山地、岗地和平原为主,湘江穿城而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上,长沙属于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近些年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在2024年全年长沙地区的生产总值为15268.78亿,并且相比于前一年来说也提升了5%,并且在长沙还有着四个支柱产业分别为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以及现代金融等等,而作为一座特大城市其还拥有很多的国家级别的战略平台。包括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等都位于长沙这座城市之中。
长沙的交通非常发达,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在市内开通了6条地铁线路和1条磁浮快线,覆盖整个主城区“六区一县”。有12条过江通道连接湘江两岸。黄花国际机场也迈入了“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在加速形成,让长沙具备了“聚中部、通全国、联全球”的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高等教育是长沙的优势之一,全市有普通高校56所,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名校,这些高校给城市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长沙还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5个,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数量多达3413家。
长沙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既有历史人文也有自然风光。岳麓山风景区就是城市里的绿肺,岳麓书院是古代有名的书院,橘子洲头在湘江中央是个不错的休闲地儿,湖南博物院有着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这些宝藏藏品,五一广场商圈代表了现代都市里长沙的生机和活力,夜经济火起来之后,“出圈”让长沙变成了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置建宁郡,南宋绍熙元年(1190)正式定名株洲。解放初时株洲只有7000人左右的小城镇,1951年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火车拖来的城市”,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株洲已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部分。
株洲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北有郑州,南有株洲”,是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地区,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北望武汉,南瞰广州,东连赣、浙、沪,西连云、贵、川,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株洲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和“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它还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等100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如今,株洲已经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冶炼化工产业、服饰产业、陶瓷产业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交通上,株洲是南方最大铁路枢纽之一,京广、沪昆两大干线交汇于此,株洲火车站每三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到发,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公路上有106国道,107国道,320国道和京港澳高速,上瑞高速等穿境而过。湘江从城中穿过,千吨轮船可通江达海,离黄花国际机场只有40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株洲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是国家级职业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有职业技术院校48所。正在打造的职业教育大学城每年可输送近10万毕业生,能承接15万人“订单式”培训任务。全市拥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5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旅游资源上,株洲形成“古、红、绿”特色旅游品牌。炎帝陵为“神州第一陵”,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圣地;株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炎陵县、茶陵县属革命老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天然氧吧”。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属于现代主题公园代表;神农城成为“全球华人炎帝景观中心”,吸引大量游客。
岳阳市属于湖南省的重点城市,坐落于洞庭湖东岸,在湘赣交界地带,是湖南省东部的重要节点城市。岳阳汇集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等众多文化元素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岳阳楼因范仲淹所著《岳阳楼记》而广为人知,洞庭湖与君山岛之类的自然风光亦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面积14858平方公里。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是湖南省通向长江的重要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湖南的省域副中心,辐射全省东北部地区。在长江经济带中地位重要,是中部地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纽带。
经济发展上,岳阳过去五年成绩斐然,2020-2024年期间,岳阳GDP由3997.16亿增至5127.66亿,连跨4千、5千亿台阶,岳阳加快打造“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现代化工、港口物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文体旅游、先进装备制造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化工业体系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交通是岳阳的突出优势,特别是水运。岳阳拥有“三区一港五口岸”开放平台体系,1000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数居全省第1位,城陵矶港为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大港,虞公港一期已开港运营,城陵矶至海参崴直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岳阳至怀化至东盟国际铁水联运高效运行,让岳阳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岳阳具备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可以满足当地的人才培养需求,随着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岳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经由改善人才政策来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给现代化产业体系赋予智力支撑,教育与人才发展成了岳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部分。
旅游业是岳阳的优势产业之一,岳阳楼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在岳阳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化地标就是岳阳楼。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湖光山色形成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君山岛被称为“洞庭山水的明珠”,留存着许多文物古迹。张谷英村乃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群落,展现出当地的传统民居风貌,这些旅游资源一起形成了岳阳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体系。
衡阳市属于湖南省重要城市,它坐落于湖南南部,在江南丘陵和湘南平原交汇之处,是湖南省南部地区经济中心,并且是湖南省的交通枢纽与商贸物流中心。衡阳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还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中国稻米之乡”“中国茶叶之乡”。
衡阳处于湖南省南部,面积达15310平方千米,是华南和华中地区相联系的关键节点。它是湘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文化中心,在湖南省的区域发展布局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湖南省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地带,在推动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衡阳的经济在湖南省占有一定的地位,衡阳市有着比较强的产品加工业,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也有所建树。给湖南省带来了很大的财富与贡献。“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衡阳
衡阳属于湖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它是湖南省的商贸物流中心,并且是连接南北的关键通道,交通网络便利为衡阳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合作给予了支持,在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衡阳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衡阳有高等教育资源,能培养本地发展所需人才,经济转型升级时,衡阳对人才培养和引进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给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人才保证,支撑着城市可持续发展。
衡阳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既有自然景观也有文化景点。衡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旅游资源给衡阳发展旅游业打下了不错的根基,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之后,衡阳的旅游吸引力就会变强,旅游业大概会变成衡阳经济的关键支柱之一。
湖南四大城市的格局已然成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发展之路,长沙身为省会继续领先,株洲靠工业根基位列第二,岳阳借助长江经济带快速成长,衡阳作为湘南中心持续崛起,这些城市共同撑起湖南经济的骨干力量,并且还会引领全省走上更为均衡、更高质量的发展轨道。
未来,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不断推进之时,湖南这四大城市又会有新的发展机会。让我们期待一下吧,看它们在区域发展中各自发挥特长,一起助力湖南经济社会向前迈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