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初冬,天气渐凉。在这寒冷天气里,“博物馆热”在济阳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自媒体、短视频、感谢信等多种方式分享与济阳博物馆的温情故事,这些故事里,不仅有精彩的展览活动,更有文博人将暖心服务化为济阳温度,让各地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真切体会这座城市的温情与诚意。
从“没印象”到“忘不掉”
德州夏津县的李女士来济阳办理业务,她特意抽出两个小时逛了济阳博物馆,洁净宽敞的场馆让人心情舒畅,热水器、雨伞、自助语音导览器、应急药品等一应俱全,给人以安全感。最令她动容的是,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热情好客,主动赠送“济阳旅游导览图”和“馆长书法纪念品”,李女士提出扫码购买书法作品时,工作人员回复,“通过免费赠送书法纪念品也是让您了解济阳文化的一种方式”。参观结束后,李女士在其微信朋友圈发了动态,以此纪念这次愉悦的博物馆之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路过济阳,这个以前没有啥印象的小城,因一次博物馆结缘,因一纸“知无涯”的暖心投喂,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一份表扬,满心温暖
“10月30日,我到济阳区博物馆游玩,进入后有男性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进行介绍并给予济阳区旅游导游图,告知可以16:00之后到九里黄河游玩,还有赠送馆长的书法作品,对此提出表扬感谢。”
近日,我馆收到了一封来自“12345”市民热线的表扬信。观众曲女士就其10月30日在我馆参观时,工作人员热情讲解、暖心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济阳九曲黄河万里情街区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济阳,参观博物馆也成为了此次旅行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外地游客更好地认识济阳,喜欢上这座城市?走进博物馆如何更好地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博物馆如何逛下来心情愉悦,受到熏陶?机遇来了,瓶颈也随之出现,济阳文博人一起坐下来讨论研究。优化服务举措,提升参观体验,成为了济阳文博人的共识!展厅玻璃擦得锃亮,一次性水杯时刻备足,导览图第一时间到位,无线网络再提速,参观路线再优化等细节工作做到位。馆长下沉展厅提供问询导览服务,所有工作人员全时段动态巡导,保持耐心细致,高效解答各类问询,人性化工作不耽误,随时保障每一位游客参观流程的顺畅与舒心。
来了还能带走点啥呢?用心准备一件礼物胜过千言万语。为了让更多外地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王邕馆长发挥特长,专门创作了300余幅书法作为文创礼品免费赠送。“逛博物馆,赠送馆长书法”成了济阳博物馆的隐形福利。纸短情长,字字珠玑,皆是美好的祝愿,就是这一系列暖心举措,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拉近了外地游客与济阳的距离。
三遇玉鱼鹰,奔赴一座城
近日,有位来自河北廊坊的观众专程来到济阳博物馆一睹刘台子出土玉器的风采。通过交流得知,2023年10月,他就与济阳结缘。当时,济阳博物馆馆藏文物俏色玉鱼鹰正在参加清华大学“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这位观众在参观展览时就被这枚小巧灵动的玉鱼鹰深深吸引。2025年10月,在山东博物馆参观“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时,这位观众又发现了这枚参展的西周玉鱼鹰。当看到这枚玉器时,一如既往的震撼、喜欢。当得知,这枚玉器已回到它的出土地济阳,正在济阳博物馆展出时,为了再看一眼这枚三千年美玉瑰宝,亲身感受这块美玉出土的地方,这位观众,第一时间买了火车票,从廊坊来到了济阳。
三千年前,玉匠们凭借高超技艺和独到眼光以及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把鱼鹰捕鱼的姿态和鱼落鹰口惟妙惟肖地定格在了这件玉饰上。三千年后,我们循着先贤的古迹,依然这样定义美好,保持热爱。犹记得那位站在西周刘台子遗址展厅的观众感慨道:你看,这一批雕琢精美的玉器,真是巧夺天工!这些不止是一块块玉器,更是中华文明的千年回响!”
文物,不只是岁月沉淀的遗存,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温柔触点。一枚小小的玉器,不经意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一次博物馆的邂逅,激起了现代文化与古代文明的情感共鸣。从燕赵到齐鲁,从廊坊到济南。玉与君子结缘,历史、文化因文物回响于心!我想,这就是跨越时空的问候,每一件文物,都藏着一段等待被倾听的故事。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博物馆记录着城市的文脉、涵养着城市的风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会客厅”。随着“文博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博物馆里,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件一眼三千年的文物都会让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济阳博物馆将暖心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践行“文化惠民、服务暖心”的宗旨。暖心融入细节,不仅带来了“人气”,更沉淀了“口碑”。未来,相信我们还能在更多服务细节上精耕细作,让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都感受到“济阳温度”。
来源:文化济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