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旅居的第四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千户”形象地比喻了寨子的规模——由10多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拥有超过1400户苗族人家。
一踏入苗寨,我就被这里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恢弘的吊脚楼建筑群,层层叠叠,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感,与苗族人头戴的银饰设计颇有相似之处。
吊脚楼依白水河两岸修建,从河岸一直蔓延到山顶,高低错落,极其壮观。
门票加景观车是110元,我们买了票后,拉着行李住进景区内。景区客栈看上去很多,但大多数客房条件简陋。也可能是我们没有找到好的住宿地。
晚上我们就住在小小的竹楼中,有一条溪流从窗前经过,水声潺潺,奔流不息。
夜晚我们在水声中入睡,又在水声中醒来,听起来,外面正下着一场绵延不断的秋雨。
02
进入西江千户苗寨之前,我查阅过有关千户苗寨的历史。
说起五千年前,部落间发生争斗,苗族战败后,就开始一场历时数千年的、由北向南的大迁徙。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苗族的一支来到西江这个地方。
他们发现这里虽然深山密布,但河谷土地肥沃,易于耕种,且地势险要,易于防御,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把此地命名为“西江”。
并发明了吊脚楼,吊脚楼的一半是建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用木柱支撑。
这样的建筑有三大好处: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空间;二是底层架空后,可以圈养牲畜,防止潮湿和蛇虫猛兽;三是采用当地杉木建筑,坚固环保。
看到满山遍野、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精巧如一件件艺术品,让我不觉感慨苗族人能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采用因地制宜的生存方式,感叹他们面对生活的热情与坚韧。
苗寨中设有博物馆,从这里可以了解到苗族人祖先迁徙的历史过程。
03
这一两年在旅居中我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去一个景点前,先从网上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轨迹。
这样,就能对每一个地方的演变形成过程,以及文化习俗了解更深入一些。
这其实跟人与人之间一样。当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轨迹,以及所经历的一切,才能透过表象,真正理解每个人的言行,理解种种行为后面的根源
才能谈到理解、共情和换位思考,要不所有的理解都是表象。
苗寨中也有商业街,有卖当地小吃的,我们走街串巷,把每个小吃都品尝了一遍。
商业街中最多的,是出租苗族服饰的商店。如果能穿着苗族服饰去体验这里的一切,去看舞蹈,去逛博物馆,去吃苗族人的美食,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可惜我们到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降温,在阴冷的天气中,也就少了这样的冲动。
04
园区规模很大,我们住了两晚才离开的。
最后关于来西江千户苗寨游玩,我有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是医护工作人员和教师可凭身份证和相关资格证书免费入园,所以记得一定要带上自己的职业资格证,电子版的也可以。
二是景区内面积规模大,最好住在景区内,出行方便。景区内的客栈很多,不用考虑买票进来后没地方住。
三是尽量不要跟景区门口叫你住宿的人走,景区门口有很多这样的人。
我们来这里就犯了一个错误,跟着在景区门口叫住宿的人来到他们住地后,才发现住宿环境超出想象的差。好在我们提前说清楚了,房子不满意不会住,临时重新找了房间。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