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属于湖北省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这里曾被称为“夷陵”,因为水到这里就平了,山到这里就低了。“夷”字由此而来,“宜于昌盛”的意思,在清朝时期被改为现在的名字—宜昌。它既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在整个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格局里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宜昌这座城,既在地理位置上独具特色,在历史底蕴方面也是相当丰厚的。它可是巴楚文化起源之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与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把这里当作西塞,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所。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在此展开过,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于此地,早在1876年的时候就被开辟成了通商口岸,到了1994年又获批成为沿江开放城市。
今天的宜昌管辖着5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以及代管的三个县级市,总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这座城市的兴衰与水电建设息息相关,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以后,宜昌成为了中国的热门城市,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三国故地”是宜昌的一大特色,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及风景名胜,这里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连接纽带,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和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宜昌扛牢宜荆荆恩城市群“群主”责任,加快建设“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共同培育宜荆荆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
宜昌还联合武汉、 襄阳共同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联合打造“神武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并且常态化与重庆联合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这些区域合作举措大大提升了宜昌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作为湖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湖北省“一主两副”的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被纳入全省“三个三分之一”重点布局。这一战略定位给宜昌的发展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2024年,宜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全国百强城市第48位,“十三五”末进位5个名次。这样的经济总量让宜昌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极点。宜昌攀高逐新发展思路坚持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从2018年的18.6%上升到2024年的48%,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崛起累计获批一类创新药4个、占比全省三分之一。
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风生水起,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东风等龙头企业重仓宜昌,建成新能源电池制造项目产能80GWh。宜昌始终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破解“化工围江”,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全面完成,出境断面总磷浓度比“十三五”末下降近6成。
产业创新方面,宜昌的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破千亿元,千亿级产业达3个,数字经济也飞速发展起来,率先达成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全域覆盖,算力规模冲上2000P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700亿元,宜昌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
宜昌是全国承东启西、 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具备现代化的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宜昌三峡国际机场是国家航空一类口岸也是鄂西渝东国际门户机场,为宜昌对外开放提供空中通道。在铁路方面,“四纵四横”沪汉蓉铁路节点车站—宜昌东站、“八纵八横”沿江高铁和呼南高铁枢纽车站—宜昌北站,使宜昌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大幅提升。
宜昌有发达的水运系统,是内陆经济发展的中转港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传统交通要塞。近年来,港口码头及水上交通发展迅猛,水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内交通便利性很高,在城市中的公交以BRT为主,其中BRT也是目前全国单条最长和站数最多的城市快轨。方便市民出行同时有效减少城市的交通压力。完善了交通运输网。一系列重大的交通运输建设使交通网络得以进一步完善,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牢固。
宜昌的高等教育体系给城市发展给予人才支撑与智力助力,三峡大学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同创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二期)”入选高校。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至1923年,于2000年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而成。学校设有22个学院,招生本科专业55个,覆盖了9大类学科门类,并且被省人民政府列入“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项目”。
宜昌高等教育资源与城市产业发展高度契合,三峡大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水利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这些学科设置与宜昌“世界水电之都”定位高度吻合,有力支撑了水电产业的发展。
除了三峡大学,宜昌还有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三峡航空学院等多所高校。到2025年, 宜昌计划建成投用三峡职院新校区一期项目和三峡航空学院,推动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宜昌市现有普通高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 , 普通中学169所, 普通小学 226 所, 幼儿园467所,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各类人才。
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的种类之多、品位之高、垄断性之强,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很有名气的。长江三峡和三峡工程交相辉映,巴楚文化和土家风情水乳交融,造就了宜昌独特的旅游魅力。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黄陵庙、金狮洞、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及风景名胜。近年来,宜昌市文旅局推出“文润峡江游读宜昌”五大文物主题游径,分别为:“守望三峡”、“万里茶道”、“筚路蓝缕”、“烽火夷陵”、“星火燎原”。
“守望三峡”长江文物主题游径从宜昌博物馆出发,途经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屈原故里等地,最后到达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万里茶道”宜昌段文物主题游径从宜昌天然塔出发,途经长盛川青砖茶非遗传承基地、宜都红茶厂旧址、五峰古茶道等地,最后到达古茶园,探寻万里茶道,回溯历史。
宜昌的自然风光也很美,清江画廊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之称,几近原始的生态环境,神秘的巴土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三峡人家景区依山傍水,风情似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散落于山水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静静地泊在了三峡人家门前,原生态的三峡风情。
从高空看宜昌,三峡大坝与葛洲坝好像两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上,见证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瞬间,今日宜昌正以绿色的姿态展现自己中部崛起的力量,你看好未来它能发展成另一个武汉吗?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