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生淑娴
齐鲁大地,文脉绵长。作为鲁南文化重镇,枣庄市怀揣北辛文化的远古密码、墨班文化的创新基因、运河文化的流动底蕴,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找准小切口、做实大文章。
以“节”为媒,让传统文化接足地气。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枣庄市以特色节庆为纽带,让文化遗产走出典籍、走进日常。第十七届抱犊崮红叶旅游文化季,以“十七载红韵满崮 金秋再赴醉美之约”为主题,将漫山红叶与传统文化、互动体验深度绑定,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旅盛宴。红叶写生塑封、书签DIY、“小小设计师”敲木染体验、国风汉服走秀等系列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旅游文化盛宴。还有山亭核桃、山茶、蜂蜜等特色山货与非遗产品展销,让文化体验与乡土风味相得益彰。
除了红叶节,枣庄将辣子鸡美食文化消费节、山东水果美食争霸赛、运河大集·龙泉庙会等“节庆经济”做得有声有色。这些节庆活动没有空洞的宣讲,而是把文化融入观光、体验、消费等场景,让游客在吃喝玩乐中感受文化魅力,让传统文化真正接足地气、聚起人气。
以“创”为魂,让墨班精神赋能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墨翟“科创为民”的思想、鲁班“精益求精”的匠心,是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枣庄市通过编纂研究论丛、拍摄纪录片与动画片、建设墨子鲁班古代科技文化展示体验馆等形式,让墨班文化从典籍走向大众,让千年匠心可感可触。同时,跳出“就文化论文化”的局限,让墨班精神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上,专家学者云集滕州,解码古代科技文明中的创新基因,为当代产业升级提供智慧滋养。
持续将工匠精神融入产业实践,创新举办“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育出一批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思维的技能人才,推动工匠精神从文化符号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硬支撑,让墨班精神成为我们转型发展的“文化密码”。
以“融”为径,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守其本,更要创其新。枣庄打破文化、旅游、产业的壁垒,以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大运河枣庄段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开通水上游船等立体交通线路,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枣庄辣子鸡产业园将闲置厂房改造为集非遗传承、可视工厂、电商直播于一体的综合体,智慧管理系统实现食材全程可追溯,让传统美食插上科技的翅膀。台儿庄古城“船妹子”项目从全国132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5年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沉浸式文旅场景。
这些实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彼此赋能,共同构建起“文化+”的生态体系。从“文化+旅游”的场景创新,到“文化+产业”的链条延伸,再到“文化+科技”的动能升级,枣庄的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惠及百姓的“幸福资产”。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传承有道,实干为要。枣庄市以节庆聚人气,让文化有温度;以创新强内核,让文化有力量;以融合拓路径,让文化有价值。这座鲁南古城以扎实举措让齐鲁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