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宕昌发布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玉岗村。
1935年9月至1936年9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两次到达哈达铺,在这里休养补给。1935年9月20日红一方面军约14000多人,到达哈达铺,在这里休整了两天。毛泽东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住了7天,看到从邮政代办所找到后送来的报纸上有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召开了党中央负责人会议,作出了"到陕北去"的决策。在哈达铺关帝庙院内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红二、四方面军发动了包括这一地区在内的"岷洮西固"战役,制定和发布了"成徽两康"战役的基本命令,建立了46个地方区、乡、村苏维埃政府。
在红军和各级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宕昌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财产、筹粮秣、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宕昌人民为红军积极筹集了数十万斤粮秣和大批军用物资,使经过雪山草地和长时间行军作战的红军将士的身体得到恢复。在红军的宣传教育下,有三千多人参加地方游击队,有二千多名青壮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们中除了少数幸存者外,绝大多数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36年10月红军撤离后,为筹办粮秣,支援红军北上的众多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遭到国民党和地方反动势力的围剿搜捕,哈达铺地区游击队司令朱进禄、秘书柳英,理川区苏维埃主席梁发荣等15名同志惨遭杀害。
1978年,在哈达铺镇建起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以来,对几处主要旧址按原貌先后进行了恢复和维修。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存有文物5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8件,国家三级文物14件。收藏胡耀邦、张震、肖克、杨成武、杨得志、张爱萍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为纪念馆题词手迹116幅,省军级领导题词30多件,国内知名人士题词100多幅,将军简历106篇,照片80多幅,哈达铺游击烈士生平简历20多篇。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景区是在没投资的情况下开建的。他们首先拆除了所有乱搭乱建,搞了一系列维护和建设项目。在原址新修了关帝庙大门;维修了沿街民居,对水泥砖墙进行了仿古改造,恢复了原貌;维修了农贸市场内戏台危房,组建了镇环卫队,布设垃圾台(箱),建起环卫制度。2005年11月,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授予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2004年,他们两年前编制的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本子,赶上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投资,争取到400万元投资,在红军街头征用22亩土地,建设纪念馆展厅和广场,于2006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
2006年9月18日,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落成时举行隆重庆典活动,在新落成的纪念馆广场成功演出以宕昌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欢迎红军为内容的一台群众参与的情景式大型原生态舞台剧《到陕北去》。县上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在兰州分别拜访了国旅、中旅、青旅、康辉、飞天、敦煌等多家旅行社,并召开多场旅行社经理参加的哈达铺、官鹅沟旅游推介会,给予旅行社较多的优惠待遇,使红军长征纪念馆成为旅游胜地。
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兰海高速和兰渝铁路旁,设有站口,交通便利安全。如果将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设计开发建设为研学旅行点,学生在导师指引下研学旅行,考察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红军长征遗存文物,学习红军为了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宕昌人民冒着牺牲危险恶支特红军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祖国的强盛来之不易,自己有责任努力学本领,继承烈士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雕塑 宕昌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