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来自网络
01
最近一家人出来旅居,家里的退休人员都参与了,大家组成了出行小分队。
虽然几天来都在路上,边走边玩,却感觉井然有序,没有旅途中的疲惫感。
每天早上是大家的自由活动时间,这个时候段,有人要睡觉,有人想出外散步,有人想导出前一天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而我,这个时间段大多数用来写文。
中午吃过饭后,开车出发,几小时后经过途中的新景点。
游览完景点回到住处,大约已是晚上七点多钟的时间了。
有了上两次的旅居体验,这次我们在出行时间的安排上,能做到忙闲适中,这是一种生活的平衡,也是最容易获得幸福感的状态。
想起以前也曾跟同事和其他人多次出去游玩,有一个深切体会:
就是不管是跟家人或其他人出行,每个人的性格习惯都不相同,大家之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体谅,就算之间差异再大,也能相处舒适愉快。
02
这次出外旅居,我们没有提前做计划,一路走,一路玩,哪里好玩就多待几天,不好的地方,就少停留一些时间。
在我看来,美好的体验往往不来自完美的计划,而是来自不期而遇。
当惊喜在意料之外发生时,会给生活带来浓烈的幸福感,也会让一个人变得神采奕奕。
说到旅居生活,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我们登记好住宿回房间时,电梯上,两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士热情地问我们是否来自陕西,得到肯定答复后。
又问:“你们是老太太带着三个女儿吗?”
当时电梯里只有我们四个人:母亲、嫂子、姐姐和我。姐姐笑着回复:“是的。”
一位男士说:“就说呢,一般老年人是不带儿媳妇出来的。”
听完男士的话,我们大笑起来。这时已从电梯出来,姐姐冲着他们将要离去的背影大声说:“我们里面有儿媳妇呢。”
男士听到姐姐的话语,连忙转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说错了。”
男士说的这种情况,可能其他家确实存在。但在我们家,不管是母亲或嫂子都是宽厚仁慈的人,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不存在远近亲疏之别。
这是旅途中的小插曲,却让我们忍俊不禁。
03
旅居途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读半小时书。这几天读的是《觉醒内在的力量》一书,书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你会发现你喜欢的那一类人是你匮乏的缩影,集合了你所有的匮乏。”
仔细想想,这句话确是人生的真理,只是平常我们很难意识到。
想想生活中,一个人在我们眼里是否有魅力,是否吸引我们,与我们的状态有很大关系。
当我们处于低能量状态,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人生感到迷惑时,常常会被某种特定性格的人所吸引,觉得对方特别有魅力。
而这种人身上,有着我们身上所匮乏的东西。
对方具备我们身上匮乏的东西越多,就对我们越有吸引力。
我们被他们所吸引,愿意走近他们,潜意识中会认为,跟有这种特质的人在一起,会向他(她)看齐,对方会弥补我们身上的匮乏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完整。
相反,当我们的内心是完整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有充足的自信,对方在我们面前便会失去魅力。
所以魅力这东西,更多映照的是我们自身的状态,而非对方怎样。
这番领悟,让我对人心有了更深的洞察。
这两年的旅居生活,让我越发明白;人性最好的状态,不在身在何处,而在于心如何安放。
无论是与家人相伴的温馨,还是读书带来的顿悟,都在一点点地丰富着我的人生版图。
岁月赐予我们的,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内心的通透与从容。
也祝愿每个退休人,都能在人生下半场,活出自在,活得深情——把每一天,都过成心灵喜欢的模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