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过立冬,但全国很多地方秋色正浓。“秋天是一场不等人的浪漫”,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季节变换,也带动了多彩的赏秋经济。
如何将“季节限定”玩出新意?今年的赏秋密码是一个“全”字。
全域赏秋
家门口的秋色更多彩
诗与远方更易达
今年秋天,赏秋游的热度不再局限于一些赏秋胜地,从家门口到远方,全域赏秋模式开启。
秋日美景点燃了新一波Citywalk热潮,各个城市在秋日消费场景打造上也更加精细化、多元化。
△北京地坛公园秋景
北京围绕古都文化脉络与秋景特色推出4条“秋日散步美学”线路,还定期播报全市代表点位彩叶树变色率,帮助市民游客精准把握最佳赏秋时机。
△部分播报
北京还在银杏树下和街头巷尾布置了数百个“秋日限定”主题装置,包括长椅、邮箱、相框等。这些轻量化的公共艺术装置和场景设计不仅出片,市民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碰一碰”功能和网友交流互动,打造了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文旅新实践。
各个公园的秋日活动也轮番上演,为赏秋带来多元体验。日坛公园菊花展布置独具匠心,被年轻人称为“最值得去的菊花展”。金秋游园会短短十天时间,就有30万游客奔着赏菊而来,带动紧邻公园的近10家餐厅营业总额超300万元,带动公园附近一商圈销售额同比提升15%。
不只北京,越来越多城市开展更精细化的秋日运营,带动秋日消费更加火热。
△日坛公园菊花展
家门口的秋景愈加迷人,远方的秋景“天花板”也更加触手可及,多地铁路部门与文旅机构联动开行了多条特色赏秋列车。
到新疆看金色胡杨林,是很多人的赏秋“执念”,但景点之间路途遥远,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今年,新疆铁路部门开行赏胡杨主题的旅游列车,专车专用、一线串联多景,从乌鲁木齐站驶出,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途经喀什、和田、库尔勒等城市。游客无需自己费心规划行程,便能一站式饱览胡杨美景。
而这趟列车本身,也是移动的新疆文化展。车厢内饰镶嵌着艾德莱斯绸等非遗工艺品,餐车飘出大盘鸡、烤包子的地道香气。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旅途不再是风景的过渡,而成了旅行的核心内容之一。
除了胡杨专列,还有从江浙沪地区开往海滨城市青岛的“海鸥专线”;串联起上海、扬州、泰州的“双城秋韵”列车等。一键直达赏秋“天花板”的便利,让远途赏秋“说走就走”。
全业态品秋
打造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每到秋天,“捡秋”总是能登上社交媒体热门,大家收集秋日独有的落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秋日的美好。在电商平台,落叶相框、落叶标本塑封膜等产品销量高达数万。
这正体现了一种趋势,大家对赏秋的期待不只是观光,更希望沉浸式体验季节变换、亲手触摸自然。围绕秋日体验感的全业态应运而生。
当然,不文明的“捡秋”也可能变成“伤秋”。避免“捡秋”变“伤秋”,不仅需要加强引导,也需要开动脑筋满足大家更多样化的需求。
今年秋天,堪称硬核版“捡秋”的“挖土豆”爆火。一些网友晒出在内蒙古挖土豆的视频,激发了大家的“挖宝”热情。
当地农户免费开放收获后的耕地,文旅部门也迅速策划相关文旅产品,不仅推出挖土豆路线、列出点位,还将特色民俗文艺表演搬到田间地头,并推出土豆美食品鉴等活动,直接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和农产品销售。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60条秋季精品线路和221个精品景点,主打“可住、可品、可赏、可玩”的乡村之秋。
“挖土豆”之类的农业体验,满足了现代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让传统的农耕文化以更有趣的方式被重新激活,正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鲜活切口。不少乡村依托当地农产品,推出特色体验项目,摘柿子、捡板栗、采秋茶,游客乐在其中,乡村文旅也迸发出新活力。
秋日体验感不仅在于亲自动手采摘,也在于全业态共同发力营造的氛围感,让秋天变得可品、可感、可携带。
北京秋天的精华是五彩斑斓的秋叶。在欣赏风景同时,市民游客可以品尝以秋叶为造型灵感的“季节限定”咖啡和甜品。北京很多博物馆、公园和景区纷纷推出秋日主题文创产品,把转瞬即逝的秋日定格为手中的“小确幸”。
江南的秋则是桂花的世界。在江苏苏州,从一杯应季的桂花拿铁,到一瓶精致的桂花香氛,再到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创小物,桂花成为融合文化、消费与生活美学的秋日符号,让来到苏州旅游的游客沉浸在香甜的桂花之秋。
众多秋日沉浸式玩法,折射了当下“体验经济”的火热。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伸,其核心在于通过创造差异化的感官、情感与精神体验,让消费者为“过程价值”而非“功能价值”买单。简单来说,体验经济注重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感受如何”。
越来越多参与感、互动性、场景感强的沉浸式消费场景涌现,回应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全年龄享秋
秋日研学和银发康养双增长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发文探索实施春秋假。今年秋天,浙江、广东、四川、湖北等地纷纷落地秋假方案。
秋假落地,带动一波“错峰赏秋游”的小高峰。一条条秋假研学主题线路,开启了孩子们读懂中国的秋季之旅,也成为秋季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
航旅产品在秋假前后预订出现明显增长,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16日期间,浙江宁波出发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18倍,广东佛山出发的机票同比增长2.76倍。
旅游企业积极把握秋假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多种新产品,研学游、赏秋游、亲子游等主题旅游产品成为热门选项。
“第一次过秋假,仪式感不能少。”浙江金华市民李先生计划今年秋假带孩子到厦门游玩,在他看来,秋假性价比高,还不用人挤人。
△资料图
与此同时,银发经济遇上金秋美景,也进一步激发了赏秋经济活力。
今年初,相关部门发布行动计划,要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这个秋天,银发旅游列车线路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银发之旅越发从容。
国铁成都局“熊猫专列”为银发游客量身定制了前往广州、云南等地的多条主题赏秋线路。列车专门提供少盐少油餐食,配备医疗保障,并安排了川剧变脸等表演。同时,这趟旅行在景点之间安排了接驳车,预留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避免“赶路式”旅游,最大程度提升银发旅客的体验感。
此外,国铁西安局开行“环秦岭”赏秋银发旅游专列;国铁沈阳局也开行了昆明方向银发旅游专列,展开彩云之南暖秋之旅……银发旅游专列满足了银发旅客秋日出游的需求,也有效激活了沿线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与此同时,随着北方气温降低,银发族到南方暖秋进行康养旅居,也是这个秋天银发消费的一大趋势。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后,北方城市的避寒游预订量显著攀升。银发族“候鸟”的旅居需求,带动全国多地康养旅居产业蓬勃发展。以云南为例,截至今年8月,云南从事旅居业务的自然村达633个,比2024年增长11.5倍,盘活闲置房屋超1万栋。
△云南大理秋景
云南已推出4条旅居养老线路和50余家旅居养老服务机构产品,各地也为旅居养老的银发族提供了贴心服务。比如,推出“候鸟食堂”,解决老年朋友的吃饭问题;针对旅居人群,推出随用随停无长期合约的旅居宽带服务;对菜市场进行适老化改造;旅居人员可同等享受老年大学等公共服务等。旅居康养产业的发展,既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也带动了护理、餐饮、导游等上下游产业。
全域、全业态、全年龄,借由一片秋色,赏秋经济激活了多元消费,将秋日颜值转化为文旅产值,将季节限定转化为长效收益。围绕秋日的多重消费新场景,不仅激发了经济活力,更沉淀为你我心中关于季节、关于生活的温暖记忆。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