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文化“活”起来 旅游“火”起来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走实文旅融合振兴路
漫步在山海关区北营子村,白墙灰瓦的民居、古香古色的路牌,还有融合长城元素的墙画,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村内主街两旁的墙壁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幅幅融入长城与剪纸元素的彩绘,色彩鲜明、创意独特,已成为游客驻足留影的热门背景。
北营子村偎依在山海关古城与角山长城之间。 记者 李铎 见习记者 刘剑 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基层发展指明了方向。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表示:“对我们村来说,长城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北营子村偎依在山海关古城与角山长城之间,长城如巨龙盘踞山巅,烽火台巍然屹立,传递着古老而庄严的气息。许多游客来到北营子村的第一站往往是村史馆。它坐落于一处寻常农家院落,“我们离长城近,想发展乡村旅游,就请来市里的地方志专家指导。”李成锁介绍,“通过挖掘长城文化内涵,结合村内备战地道、人民公社旧址、大礼堂等历史建筑,建起了这座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村史馆。”“北翼风云”“北营过往”“汉风满韵”“浅山福地”四个展区,如同一扇扇窗口,借助布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和泛黄的照片,勾勒出村庄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风情。
从村史馆向南走不过百米,便是满族风情大院,如今已成为北营子村一张崭新的文旅名片。青砖黛瓦、飞檐斗拱,整座院落洋溢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走进院内,箭弩骑具、碑文原拓、满族刺绣等文史元素,不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生动融入日常。工作人员热情推荐:“这里的美食也是一绝,山海关荤锅、八大碗、桲椤叶饼……每一道都保留着传统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长城文化游的兴起,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愈发关键。民宿作为游客深度体验“长城人家”生活的重要载体,在北营子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最初的两家发展到如今的12家。
“我们小院的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砖居”民宿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位置特别好,开车几分钟就能到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散步十几分钟可达山海关古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非常适合家庭出游。”“以前下雨天出门就是泥,现在游客都爱来我院子里喝茶赏景。这样的好日子,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村民栗玉芳感慨道。她家原本破旧的老屋经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长城人家”民宿。游客张海涛已是第二次来访,他说:“以前路过北营子,没地方吃、没地方住,现在能真正感受‘长城人家’的生活氛围。”
李成锁介绍,目前北营子村已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当地文旅开发公司签订资产租赁协议,将闲置民房改造为精品民宿。公司正着力打造特色民宿样板,力争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民宿经营。
今年夏天,北营子村日均接待游客约3000人,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万元。长城文化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为文旅深度融合筑牢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李成锁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长城文化旅游资源,让文化持续赋能,延伸产业链,带动村民日子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越过越红火。”
记者:李楠
编辑:李志财
见习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