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阳光透过松山湖的林荫道
洒在SuchQ Climbing非常趣攀岩馆
(南方软件园店)内的岩壁上
大学生梁诗曼正小心翼翼地调整手脚位置
下方,资深岩友轻声给出指导
不远处,科技公司职员芦楠下班后
带着运动包走进场馆
准备用两小时的攀岩驱散一天的疲惫
而在几公里外的悠兰里文化艺术街区
另一场 “岩壁盛宴” 正在上演
爱好者们在16米高的奥运同款高墙上
挑战速度攀岩
岩壁与夕阳交映
勾勒出湾区最具活力的运动剪影
从白领到学生,岩壁上的“多元生活图景”
傍晚六点的南方软件园抱石馆,逐渐热闹起来。芦楠换好攀岩鞋,走向熟悉的K板——作为两天来一次的“常客”,她偏爱这里「闹中取静」的氛围,“没有嘈杂的喧闹,岩友们都很谦虚,偶尔交流技巧,特别适合系统训练”。梁诗曼每周从西平坐城轨来打卡,最爱的就是这里的「无压力感」,“教练会蹲下来教你脚法,厉害的前辈看到你卡壳,会主动过来演示,一点不‘高冷’”。
在松山湖,攀岩早已不是小众运动的代名词。SuchQ Climbing非常趣攀岩负责人透露,场馆平日客流量达10-40人,周末则翻倍;悠兰里店则凭借独特的室外高墙,开业即成为“网红打卡点”,周末客流量远超预期。工作日傍晚18:00-20:00、周末下午15:30-18:30是场馆人流的“高峰时段”。
人群中,有像芦楠这样追求专注训练的本地上班族,也有像梁诗曼这样从别处过来的大学生,还有带着孩子来体验的亲子家庭。不同群体在这里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成年人把攀岩当作解压神器,“出出汗就能甩掉工作压力”;青少年则在攀爬中释放活力……
刘教练表示:“孩子们把岩壁当游乐场,还有人专门从深圳、广州赶来体验,甚至还有许多外国友人爱上这里,这里早已成为湾区攀岩爱好者的‘跨城据点’。”
顶尖硬件+灵活线路,从“小白友好”到“高手进阶”
“第一次来就能爬V3,这在很多岩馆都难以想象。”刚完成一条新手线路的市民李先生抹了把汗,指着岩壁上色彩各异的岩点说到。在SuchQ Climbing非常趣攀岩馆里,从V0到V8的难度分级线路,像一道道立体谜题,等待不同水平的爱好者解锁。
作为东莞攀岩场地的标杆,SuchQ Climbing的两家门店各有侧重,硬件实力均堪称「业内顶配」——
✅南方软件园店:岩板由世界顶尖品牌WaltTopia设计建造,抗污性极强,长期使用仍干净如新;最特别的是那块全尺寸K板,通过APP连接后,能显示全球岩友设计的线路,让本地爱好者随时与世界“同场竞技”。
“我们每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就会闭馆换一次线路,保证新鲜感”,刘教练介绍道。岩馆还设有一块14米宽的可调节角度岩板,能灵活定制线路,既有适合孩子玩乐的“趣味线”,也有满足专业爱好者训练的“挑战线”,让线路永远有新意。
✅悠兰里店:作为“后起之秀”,硬件更具突破性——岩壁由业内知名厂家EP打造,采用巴黎奥运攀岩墙同款设计,两面室外高墙极具视觉冲击力:正面高16米、宽约18米,包含两条标准速度道和专业难度区域,可满足赛事级训练;背面高8米、宽约20米,适合进阶学习与日常训练。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全阶段覆盖’”,刘教练介绍道。南方软件园店主打“小白友好”,免费提供镁粉、肌肉贴、筋膜枪等装备;悠兰里店则聚焦“专业进阶”,配备标准计时器和比赛级线路,既能满足普通爱好者体验速度攀岩的快感,也能支撑专业选手的系统训练。
这种对不同需求的精准匹配,让SuchQ Climbing开业不到一年,累计接待近2万人次,其中超八成是初次接触攀岩的“小白”。
交通+生态+氛围,松山湖的“运动吸引力密码”
“从松山湖北站走过来只要 5 分钟”“门口从不堵车”,这是在南方软件园店听到最多的好评;而悠兰里店则依托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的区位优势,“攀岩+逛展+打卡”的组合玩法,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作为湾区几何中心,松山湖的交通优势为攀岩运动“引流”不少——无论是自驾、公交还是城轨,都能轻松抵达两家场馆。
更重要的是,松山湖的生态与运动氛围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磁场”。这里不仅有适合攀岩的专业场馆,周边的绿道、公园还能满足“攀岩+跑步”“攀岩+骑行”等的组合需求。正如芦楠所说:“爬完岩去中集智谷附近跑两圈,自然与运动的结合,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而悠兰里店的爱好者则偏爱“攀岩+逛艺术街区”,“爬完16米高墙,去隔壁咖啡馆坐一坐,感觉浑身都通透了”。
政府的支持也让运动氛围持续升温。园区与媒体的联动宣传,让这项新兴运动快速走进公众视野。“开业时担心没人来,没想到现在会员越来越多”,负责人感慨,松山湖的消费能力、人群接受度,以及对新兴事物的包容度,让这里成为培育潮流运动的沃土。
夕阳西下,梁诗曼结束了当天的训练,在休息区翻看手机里的攀岩视频,“虽然现在还不敢发小红书,但已经有朋友被我‘种草’了。”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松山湖正以岩壁为纸,以热爱为笔,勾勒出一幅“科学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的生动画卷。在这里,岩壁是桥梁,连接着热爱运动的人;运动是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活力。
从职场人到学生党
从本地居民到跨城爱好者
从“尝鲜体验”到“日常习惯”
越来越多人在岩壁上
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策划:郭文君 陈启亮
撰文:黎静茹 陈启亮
摄影:陈雅靖 实习生 郭叙序
设计:孙沛川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黎静茹;陈启亮;陈雅靖;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