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中土地上,有颗璀璨的明珠,穿越千年而熠熠生辉,它就是文化古镇——关王庙。
它的故事,有东汉末年的硝烟烽火,有北宋的驿道繁华,又有今日的人间烟火,“忠勇信义”的历史记忆铭刻在天中人心中。
东汉末年,关羽驻军于此,恰逢饥荒肆虐,他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百姓感念其德,筹资建庙,“关王庙”之名自此流传,关羽忠勇信义的精神,也成了古镇代代相传的基因。
此地本是古代南北驿道要冲,因距遂平县城二十里,最初得名“二十里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驿站与集镇正式兴起,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了遂平确山之间的商贸重镇,关王庙也成了往来旅人祈福的去处。
漫步今日古镇,历史与现实的脉络相互交织。
汉阙式大门古朴壮观,推开便见“仁和街”,这条颇具汉代风格的古街道上,仿古房廊连缀成片,木刻牌匾透着古意,汉式宫灯(又称风灯)随风轻晃,威武的关公铜像立在园中,引得百姓常来祭祀祈福。
不远处,小清河蜿蜒流过,三叉口景观园秋果满枝,深潭成了天然泳池,髦耋老者带队冬泳,垂钓者静坐岸边,游人往来其间,尽得水乡意趣。
古镇的烟火气,藏在街巷的滋味与手艺里。清晨的肉架子前,当天宰杀的新鲜良种猪肉是镇里的特色,城乡百姓赶早来割肉;
五元一碗的“小两口热干面”声名远播,有人特意跑几十里来尝这口地道风味;
最让人驻足的是人工石磨芝麻香油店——石磨转着沙沙响,油锅晃出“光噹”声,油匠一边娴熟磨油,一边讲着古镇的故事,醇香里满是老手艺的温度。
这里的香油是驻马店名产,或预定或现磨,常被当作礼品,带着古镇的味道走向远方。
更令人心动的,是古镇的文化韵致。这里是豫剧大师樊粹庭的故乡,“戏曲之乡”的名号名不虚传——各村常搭台唱戏,锣鼓声里,有人品着名吃,有人寻觅良缘,更吸引了几百里地的戏曲票友;
仁和街上,百年驴肉老店前总排着长队,达官贵人与平民吃货同坐一桌,共品这份传承已久的美味。
近年新建的体育场与百花园,紧连清河湖:橡胶跑道上满是健身的人,乒乓球台、足球场热闹非凡,累了便赏湖边丹桂、枝头木瓜,或是在小吃摊前嗦一碗胡辣汤、尝一口扁豆凉粉,古今乐趣在此相融。
从三国的仁义到北宋的驿道,从老手艺的坚守到戏曲的悠扬,关王庙古镇从未停下脚步。它带着“全国文明村镇”的荣光,把千年故事融合现实,让每一个来访的人,都能拾起一段鲜活的天中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