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后一款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过大桥,回来了!
最近,武汉开通了一批绿皮火车,每日往返于汉口站和武汉东站,中途经停武昌站。火车经过长江大桥、黄鹤楼、晴川阁、司门口、光谷有轨电车等多个热门打卡点。
|| 汉口→武汉东方向有4813、4805、4819三班;武汉东→汉口方向有4802、4806、4818三班。全程票价4元,约50分钟;汉口到武昌2元,约20分钟。
每天有8趟,6:58、17:53、18:02、19:46从汉口到武汉东,06:19、10:18、17:55、20:13从武汉东到汉口,早晚都有日出日落景观。目前能买到16号前的票。
我们连坐两盘,今天就来分享一些机位和心得。
真的是老式绿皮车
不是复古仿古
“真的是以前那个车啊!”一对父女上车,拎一袋柚子,买了往返汉口武昌的票,专门看夜景。
“时间过得快啊,当年还是北京奥运会。”当爸爸的说,他大一刚来武汉时就是从河北坐了12个小时的绿皮车来的。一样的窗户,用全力才能推开。皮板凳上挂着一层洗得发白的蓝布,木头餐桌上放着铁盘。
鼻子一吸,嗯,还是熟悉的“煤炉子味”。
我们这天坐车赶上超级月亮,6节车厢的乘客基本都是来拍照的。有位一身旗袍丝巾的阿姨发话:“诶,跟我拍有味点啊。”
武昌四美塘铁路遗迹公园开园的绿皮车也是阿姨打卡地。东方红5型内燃机拖着4节绿皮车厢,车厢“复古”改造了,地板都是大理石的。
相比之下,还是我们坐的这趟绿皮车更“真实”。
全体乘客涌向窗边看月亮
你们也太浪漫了吧
夜行的绿皮车,像是在为超级月亮“奔现”。
车厢内,全体乘客涌向窗边,风拨起蓝色窗帘。这一刻,真的温柔到我了。
过汉江铁桥,整个江面都被月光铺满,钓鱼佬的影子若隐若现。过长江大桥,迎面能闻到江风的湿气。
月亮在哪里啊?说话间,车到武昌,月亮挂在司门口天桥正上头。
有对小夫妻是从长沙专门赶来的。“绿皮车全国都难坐到啊。”男生说,他去年专程去东北,那边绿皮车还在跑,车厢里暖气片加煤炉,热得打瞌睡,窗外一片白雪,开个窗透点冷气,惬意啊。
|| “我们专门买炸鸡来享受这趟车。”
现在坐绿皮过江,吹江风也很浪漫,是那种“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感觉。
我惊讶车上05后很多,还多是男生。
-你们坐过绿皮车吗?
-没有,能开窗户的火车,只在电视剧里见过。
全国最美通勤线?
武汉跨江绿皮车火了,很多人坐车上下班,拍视频发网上,带个标签#全国最美通勤路线。
通勤坐地铁不更香吗?有人统计过,从汉口到武昌、武汉东,坐绿皮车约20分钟、55分钟,地铁需要约35分钟、58分钟。同区间比地铁还便宜3块钱。
我早晚车次都坐到了。有个住光谷东的男生,这几天坐绿皮到汉口上班,误了两班,迟到罚款一百多。
两个木匠住汉口华安里,早上来光谷东干活,以前坐703再转车,五点不到就得起床,一路快两小时。现在坐火车,能多睡一小时。
|| 我从汉口到武汉东48分钟,还快些。
过去,坐绿皮过江上下班的人很多。
我读书时从外地回汉口,东南方过来的车总落武昌不落汉口,我就在武昌南站站台直接换一辆到汉口的列车,坐了再补票。好多人蓝衬衣、布公文袋打扮的人也跟我一起上下。
有座位的都是出远门的,我们这种把铁路当公交的就都是站票。那个年代车厢中缝能抽烟,时不时有人借火聊两句。
昨晚车上有个伯伯说,他在汉口站边上上班,家住武珞路,20年前总坐绿皮下班。他觉得坐火车下班蛮放松,有种“屋里是旅游目的地”的感觉。
如今的绿皮车上不再有“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变成乘务员来回提醒:开窗拍照的,注意自己的手机设备,莫脱手,千万莫脱手。
走了还回头,“出来玩都要有点收捡啊。”
武汉绿皮限时返场
不是第一次了
2016年1月,武汉告别长途绿皮车。信阳到深圳西的1203/4次最后一次途经武汉,我身边铁路迷朋友买票专门过长江大桥拍照。听说,全体乘务员在武昌站站台合了影。
往后近十年,绿皮车时不时“限时返场”,每逢春运、五一、国庆客流紧的时候,会短暂开几天。武汉的河南打工人多,临开的绿皮车就主要跑信阳、平顶山。
铁路迷朋友说,武汉的绿皮车一直没完全退役,铁路职工上下班的通勤车,也就是市郊线,是绿皮。武昌北到武汉北,武汉北到武昌南,都过江。
那时候他带我蹭车,我还紧张,把相机往衣服里头塞,把列车长逗笑了,“拿出来,孵个小相机不好养活。”特地给安排了靠窗的位置。
一起蹭车的有菜农、住郊区的临时工,一路和铁路工人搭讪。
-羡慕你们生活稳定呐。
-稳定个么事,三班倒,劳碌命?
|| 2018年,去老江岸站蹭绿皮时下雪了。
菜农收市那点菜总能在车上卖光。有回一个婆婆剩半篓子栀子花,几乎都泛黄了,
列车长来来回回看在眼里,全买下来,分给乘客们,“来,一个人一束,回克要插杯子里泡到啊。”
武汉这些老伙计
是全国最后一款绿皮车
武汉限时返场的绿皮火车,车厢型号是25B,全国最后一款绿皮车(非空调车厢)。
特点是头顶有一排绿色“小蘑菇”(通风口),窗户有点像咖啡馆的飘窗,能像书页一样翻开,车厢门边有锅炉,烧煤取暖。
我小时候经常跟我爸坐这款车去襄樊的电厂。一趟四个多小时,冬天冷,大家挤在炉子旁搓手。有人带红薯丢进去烤,又不敢捞出来。隔半小时,列车员拿个铲子来铲煤,顺便帮忙捞红薯。
夏天热,头顶的风扇,靠绑在车轮上的发电机供电,车停风停,一到站停车,车内温度就飙到45℃+
大家被迫下车“散热”,月台上到处是卖鸡腿、炒饭、卤菜的,还有卖玩具的,借机做一波生意。
后来车厢里加装了电池、暖气片,停车也有电扇,月台上的“市集”就烟熄火息了。
哎,小时候的回忆一点都不享受,我也不晓得为什么长大会怀念绿皮!
///
列车长说,这几趟绿皮车是武汉东站这几年首次开通的普速列车,本来是为了方便光谷打工人,尝试一下。也会有去枣阳和平顶山的车子,方便别个便宜回老家,秋天嘛,不吹空调吹风几舒服。
结果一开通,冇想到啊,天天有人盛装上车、巡游三镇,快成旅游线路了。
“蛮多地方绿皮退役了就报废。我们还是恋旧些,当年都留到,时不时还能出来跑几天。”
如果有人因为这趟车而来武汉,那它就值得多开一些时。这也是列车长说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