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功夫女孩
提到蒙古国,我们的脑海不禁呈现出这样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蓝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羊群、牛群、马群在草原上时而奔腾,时而嬉闹,时而恬静,时而席地而睡。惬意的环境让人向往,美妙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

蒙古国草原景色(图源:网络)
在这样的美景中,让我不禁想起了《射雕英雄传》的场景,金庸刻画的郭靖是不是当时也在这片草原上呢?是不是来过这片草原,无人而知,无从考证。但是,还真有一位痴情武术的蒙古女孩为武术在蒙古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0年6月2日,正在蒙古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蒙古国副总理恩赫包勒德一起为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 图源:《中国和蒙古国的故事》
记得那是2015年6月的一天,我刚赴任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一职不久,来到位于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广场旁边Center Tower的中国文化中心办公室,有位“功夫女孩”要拜访我,商谈武术在蒙古国的推广事宜。
来之前,我就知道她叫蒙小侠,名片上也是这样用汉字写的。10点钟,她准时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见面,她显得有点拘谨。为了使她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我就率先发问了:“你的名字叫蒙小侠,是吧?你为什么起个这样的中国名字呢?”
“哦,是这样的,主任,我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喜欢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释小龙他们,想和他们一样成为武林大侠,所以才给自己起名叫小侠。”小侠笑着说。
“你知道在中国人们都有姓,你有吗?蒙是你的姓吗?”我接着问。
“对,蒙是我的姓。”她很坚定地说。
“为什么取了这样的姓呢?”我又问。
“我想成为蒙古国第一个像我上面说的功夫巨星那样的人,所以我姓了蒙。”小侠很骄傲很自信地说。
“有志气!希望你能梦想成真,成为蒙古国武术巨星。”其实我内心很欣赏这位姑娘。
这位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区的漂亮女孩身高165厘米,体重60公斤。一身时尚的打扮,她要是不说自己已经习练武术14年了,还真看不出来。她在中国留学、拜师习武8年,学成后回到蒙古从事武术教学、武术推广事业,在乌兰巴托有自己的培训中心。
功夫电影点燃了“功夫梦”
蒙小侠1985年出生在蒙古国,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员,爷爷是一位蒙古国的将军,兄弟姐妹6个,她排行老小。在蒙古国来说,这样的家庭还是蛮不错的。蒙小侠又是家里的老小,哥哥姐姐都很照顾她。
一个小女孩对武术为什么这样痴情呢?“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喜欢武术呢?”我很好奇地问。
“我记得我8岁那年,第一次认识功夫,是通过李小龙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功夫电影。李小龙华丽的表演难度极大,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他那快速的出拳方式、简洁有效的技击术深深地吸引了我。”小侠跃跃欲试地比划着说。

《精武门》剧照 (图源:百度)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动,整天跑上跑下,很多小男孩和我打架都不是对手。妈妈说我就是天生好动好斗,遗传了爷爷的尚武基因。”小侠笑着补充道,“我记得9岁时,乌兰巴托有了第一家跆拳道培训中心,我就求着妈妈去参加。我学了两年多,但是总感觉功夫的故乡应该在中国,非常想去中国学习武术。在我们家里,爸爸最疼爱我,每次去北京出差,都会给我带回来功夫的DVD。从小,中国的武术和武打电影我基本上都看过,有的甚至看过很多遍。”小侠讲起武术,越来越起劲。
“那你小时候为什么没去中国学习武术呢?”我问道。
“那时候,中国和蒙古国的关系并不像现在这么好,再说爸爸妈妈也不舍得我一个人去中国学习武术。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对我说,我一定会去中国学习武术的。”小侠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说。
小侠看了很多中国功夫电影,电影中武林大侠们漂亮的搏击动作和飞檐走壁的轻功让年幼的她痴迷不已。也许因为祖父的尚武热血在她的身体里流淌着,让她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她想成为像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那样的功夫高手。
十几岁是多梦的季节,小侠的梦总是和中国武术编织在一起。父母一个不经意的许诺,成了她学习汉语、提升各科成绩的动力。父母说过,如果高中成绩能拿到全A毕业,就送她去中国学习武术。2001年9月,16岁的蒙小侠终于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了。
苦而幸福的功夫之旅
初到中国,痴迷武术的蒙小侠彻底明白了“轻功”的真实性——并不是如功夫电影所演的那样飞来飞去,只是习武之人身手比常人快速矫健而已。虽然有些小失落,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也着实让她目不暇接。

少林拳(图源:网络)
第一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少林寺,当看到武僧们精彩的表演,让她震撼的不仅仅是各式各样的武术拳种,更有少林武僧练功常年踩踏的坑。看到武僧的训练,蒙小侠也着实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但是痴迷武术的她决定留在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从站桩、扎马步开始,扎扎实实地学习中华武术。她也成了塔沟武术学校年龄最大的外国女学生。
习武之人都知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这些说法,起初蒙小侠不懂,在刚开始的习武阶段,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如站桩、蹲马步,也让她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每当有点泄气灰心时,她总能记起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选择就得坚持,坚持了才能成功。
“你认为在塔沟武术学校的那几年最苦的是什么?”
“就是每天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站桩练习。你知道吗,如果你能在武校把站桩练好,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平常人站几分钟就不行了,我现在能站将近40分钟了。”蒙小侠回答道。
“在学习中华武术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想过要放弃吗?”
“困难是有的,要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的障碍。虽然我在蒙古时学了汉语,但是有些武术术语是需要文化底蕴的,因为我非常热爱武术,所以我没有想过要放弃。有时候动作不理解、做不好时,心情会沮丧。”小侠说。
随着武术学习的进程,蒙小侠越来越觉得她必须提高汉语水平。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武术习练的日复一日,她逐渐感觉自己在武侠电影中看到的华丽武打动作只不过是中华武术的外在形式,而中国武术本身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小侠非常清楚,要想了解中国武术的内涵,必须越过语言障碍,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所以她决定离开武校,去系统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
2003年9月,蒙小侠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系统学习汉语。两年后,她又申请进入上海体育学院,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涯。在求学过程中,她走访了很多武术之乡,拜师学艺,请教武术文化的真谛。
“你都去过哪些武术之乡?”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图源:百度)
“太极拳方面,我去过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那里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还去过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杨式太极拳的发祥地;还有河北省沧州市、保定市等;还去过武当山,拜访了武当太极拳大师;还有四川青城山的青城派太极拳、山东烟台的螳螂拳;还有福建省……很多,我估计得有20多个吧。”小侠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
“那现在你最擅长什么拳种?”
“上学时我最擅长长拳类,器械类像刀、枪、剑、棍我还是不错的,这得益于在塔沟武术学校那两年练就的基本功。后来我迷上了内家拳,像太极拳、六合太极螳螂拳、八极拳。我现在习练最多的也是内家拳。”小侠边说边比画一些拳种的经典动作。
- 未完待续 -
出处 | 《中国和蒙古国的故事》
(2019年1月出版)
本文作者 | 李薇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