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
面对热门景点的“人从众”,越来越多的游客从人山人海中撤退,转身寻找小众、宁静、充满生活气息的宝藏旅游地。如今,这股“反向旅游”的风,吹进了田野乡间。
在成都市郫都区,以韭菜闻名的广福村近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探访。广福村的“走红”,源于10月5日央视一套播出的《山水间的家》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学者郦波与演员邢菲组成的“山水小分队”,走进这座“韭菜名村”,沉浸式感受其独特魅力。
从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到如今都市人的“反向旅游”,走进田园始终是中国人血脉深处的向往。在“四川有一个韭菜味的村”热搜话题里,游客们分享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广福村。
到村里寻味,品尝的是地道农家滋味。“撒贝宁同款韭菜早餐”:皮薄馅足的韭菜包子、热气腾腾的韭菜饺子,香气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唤醒味蕾。排队等候的长龙中,既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也有满眼期待的归乡人。
到村里寻趣,体验的是消费新场景。年轻主理人在村里开起咖啡馆,将韭菜汁与浓缩咖啡按比例巧妙融合,顶部撒上干撕韭黄碎,一杯特调“韭菜拿铁”就此诞生——醇厚咖啡香中透出淡淡韭香,成为村里独特的味觉坐标。另一款“豆瓣酱咖啡”,也正落地研发。这些融合乡土特色的创意饮品,正悄然释放乡村消费的新活力。
到村里寻心,收获的是一份回归本真的生活惬意。在一些社交平台的分享帖子里,广福村并非精心包装的网红打卡地,而是许多人理想中“家”的模样:山水相依、邻里和睦,成为令人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在这里,人们卸下都市生活的疲惫,重新寻回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联结。

撒贝宁在广福村体验乡村生活 图据天府郫都
四川是乡村旅游资源大省,像广福村一般“小而美”的乡村星罗棋布,远不止一种味道。“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与乡村文旅融合,为四川乡村发展打开新空间,也交织出丰富多样的乡村滋味。
有非遗之韵。崇州竹艺村深耕“竹编”非遗,古老技艺在当代匠人手中焕发新生,走进曾亮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竹里”建筑,带走一件竹编伴手礼,是许多游客的必选项;德阳中江挂面村,以传承千年的手工挂面为特色,串联起美食、演艺、商贸等多元文化体验。
有果香清甜。桃子缀满枝头时,“夜爬龙泉山”和“骑行桃花源”是龙泉驿桃源村的观光新业态。千亩桃林里,简阳连山村的“摘桃竞速赛”多了一份竞技乐趣,再尝一碗地道的连山农家菜,顿感能量满格。
有古老浪漫,也有现代科技。理县桃坪村作为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看碉楼、住羌寨、赏星空,千年古寨凭借文旅融合走出一条致富路。遂宁海龙村发展低空经济,推出直升机、热气球等观光项目,还建立了无人机培训基地和低空研学基地,让游客在村里也能感受科技带来的新奇变化。

龙泉驿白凤水蜜桃 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
为何“乡村游”“奔县游”等“反向旅游”会火起来?
“反向旅游”反的是千篇一律,游的是个性化体验,恰恰是正向选择。模式化、同质化的旅游产品让人陷入审美疲劳,人们选择避开网红景点,转头“挖宝”冷门小众的宝藏之地,不是因为对传统景点不感兴趣,而是有更个性、多元、舒适的旅游追求。
“反向旅游”反的是流程化,游的是体验感,回归对远方的向往。社交网络上的“种草攻略”令人眼花缭乱,没有打卡焦虑的“反向旅游”不再匆匆忙忙,而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多了一份松弛感、参与感、体验感,还有人与人之间真实而质朴的情感联结。

开在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玉龙村的茶室 图据川观新闻
“反向旅游”的风,把小众之地的新鲜好玩推向大众视野,冷门宝藏之地也有“热门”机会。丁真走红之前,他的家乡理塘县然日卡村鲜有人知,如今通过IP打造,成为网红目的地。把握好“风向”,“反向”也能变“正向”。
本期话题
你喜欢乡村旅游吗?为什么?评论区聊聊~
撰文/秦怡 杨诗琪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