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螺髻山将争创5A级旅游景区。
项目投资升温
听涛谷、谷克德滑雪场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投用,中旅、川旅投、众欣文旅等头部企业相继“落子”。
景区量级跃升
A级旅游景区增至80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19个;国省级旅游度假区、国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刷新纪录;今年1至9月,全州共接待游客6324.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2%、23.57%。
品牌矩阵成型
“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夏季清凉”等关键词全网传播量累计超43亿次;西昌大石板古村获评全国乡村振兴文旅样板;凉山州获评“中国城市(区)国际传播示范案例”。
公共服务延伸
3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评估定级,新改建82座旅游厕所,应急广播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大凉山惠民音乐会等13个项目入选省级“四个一批”名单。
“十四五”开局,凉山把全域旅游规划做成一张“作战图”,17县(市)同步挂图,季度晒榜。
五年过去,图上密密麻麻的图标全部变成实景,景区量级持续跃升、项目投资吸力强劲、品牌矩阵聚势成型、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五年时间,凉山把“养在深闺”的山水人文,变成了“全域全时可进入、可停留、可消费”的文旅新境。
近日,记者从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十四五”时期,全州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五”凉山将向着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力迈进。
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期间,全州17个县(市)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
品牌筑基:“五彩凉山”实力跃升
2025年盛夏,西昌航天大道上,4.8公里的“火龙”蜿蜒舞动,24.5万双手共同举起跃动的火把,伴着“都泽木撒”的欢呼声跳起达体舞。这场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传统火把节,不仅让“夏季清凉”“凉山彝族火把节”等关键词在全网传播43亿次,更成为凉山“十四五”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以前来凉山只能看风景,现在既能住民宿体验彝家生活,还能带走非遗文创,体验感越来越好。”在西昌大石板古村,刚拍完彝族服装写真的重庆游客王女士感慨道。这个入选全国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的古村落,如今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正是凉山文旅品牌升级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凉山以规划为纲构建发展支撑,高起点编制《凉山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关于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推动文旅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政策引领下,全州文旅品牌创建成果丰硕: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80个(其中4A级19个)、国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2个、天府旅游名县和特色县4个,西昌市成功入选全国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构建起“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格局。
产业能级的持续提升,让“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愈发响亮。五年间,天空之谷、听涛谷等一大批文旅项目建成投用。中旅集团、四川旅投集团、众欣文旅公司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凉山,本土的凉山文旅投公司跻身中国文旅企业500强,新增规上文化企业15家。2025年以来,凉山已签约文旅项目17个,总投资达63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十四五”期间,西昌听涛谷竣工投用。
文脉延绵:文化保护成果显著
“这盏漆器茶杯上的彝纹图腾,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现在通过文创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西昌仿古街“彝三彩”门店里,彝族漆器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曲木史伍一边展示新品一边向客人介绍。她的工坊通过创新开发30余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还与8所高校合作培养了37名新生代匠人。
“十四五”时期,凉山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旅发展的根基,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凉山新发现文物点190处,完成考古发掘18万余平方米,出土器物1.87万件。非遗保护实现量质齐升,新增国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项,建成州级非遗传习体验基地33个,认定县市级非遗工坊128个,其中8个获评省级优秀非遗工坊,7个入选“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
文化艺术的繁荣为文旅发展注入了灵魂。凉山原创歌曲《小花》《美滋滋》分别获得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阿妈就是那座山》等作品进入全国群星奖决赛,《逢场天》《弦声深处》《黄伞故事》《少年飞马》《我的阿达阿嬷》5个作品分获2025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一、二、三等奖,其中《逢场天》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并入选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实景剧《阿惹妞》斩获省级“最具市场影响力奖”;大凉山惠民音乐会等13个项目入选全省文旅公共服务“四个一批”名单,让群众在文化滋养中共享发展成果。
公共服务的升级让文旅体验更加美好。全州17县(市)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全覆盖,32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评估定级,新改建旅游厕所82个,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与“畅游凉山”小程序上线运行,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体验,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
蓝图绘就:迈向文旅强州新征程
站在2025年秋天眺望“十五五”,凉山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
——到2027年,文化和旅游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东南西北中”五线齐抓,大力发展全域全时全业态旅游,纵深推进文旅强州战略,带动全州各项事业实现整体跨越。
——到2030年,基本建成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文旅强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路线既定,号角已响。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凉山将通过品牌塑造、产业融合、服务升级三大抓手实现文旅发展新目标。
品牌矩阵的持续扩容是核心任务。凉山将深化“东南西北中”线路协同,做靓“彝海结盟”“中国航天城”等特色名片,重点推进螺髻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邛海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泸沽湖和会理古城-仙人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等标志性文旅地标。同时,持续办好火把节、泸沽湖转山转海节等节庆活动。
产业“建圈强链”催生更多新动能。按照“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思路,凉山将重点发展文博研学、阳光康养、航空航天等新业态,招引链主企业落地。
打造优质“软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十五五”期间,凉山将统筹推进“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发展,实施景区焕新、交通配套等工程,布局旅游驿站、旅居营地、充电桩等设施,推进适老适儿化改造。同时,深化文化遗产创新利用,加速凉山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凉山段)建设,让文物“活起来”、文化“传出去”。
来源|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