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龙华街道在龙峰塔下开展
以“龙峰塔的独家记忆”为主题的影像展览
在展览开幕之前
我们特别采访了数位
曾与龙峰塔并肩成长的老居民
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
龙峰塔不仅是一座建筑
更是龙华从发展走向繁荣的忠实见证者
几十年来,龙峰塔默默注视着龙华的一次次蝶变
“从前登山的路又窄又陡,不像现在这么宽敞。三十多年过去,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前些日子,钟绮琴特意再次把母亲从老家接来龙华,老人旧地重游,不禁连连感叹。三十二载光阴似水,钟绮琴的心愿是再陪母亲走进龙华公园,登一次龙峰塔,拍一张跨越时光的合影。
初建“龙峰阁”:
影像中的城区进化史
曾经的龙峰阁
1992年,龙华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三层高的龙峰阁也于同年拔地而起。
据史料记载,龙华公园由龙华镇投资筹建,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园内涵盖大家乐舞台、游泳池、儿童乐园、溜冰场等设施。这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迅速成为龙华及周边居民假日休闲的首选地。
对于1990年出生的庄银柳而言,龙华公园承载着她的童年成长记忆。她翻看着儿时的照片,摄于龙峰阁下、秋千上、旋转飞机中的一张张相片,都是九十年代最真实的幸福存证。
小时候的庄银柳手持气球在龙峰阁前留影
“那时公园门票一元一位,进去的人总会郑重地在公园门口石碑或龙峰阁前拍照留念。”80后陈莞彬回忆道。
1995年春节,他的姑姑一家来深探亲,全家人特意买票入园,在龙峰阁前拍下新春大合影。1998年,《还珠格格》风靡全国,龙华公园迅速兴起“古装写真”风,陈莞彬记忆犹新:“春节时满公园跑着‘小阿哥’和‘小香妃’。”
彼时,刚满二十岁的钟绮琴刚从梅州大埔只身来深。“我算是比较顺利的,很快找到了工作,还分到了宿舍。”一年后,她将从未走出大山的母亲接到这座正蓬勃生长的城市。当时她的宿舍毗邻龙华公园——那周边堪称全镇最热闹的休闲聚集地。公园门口的摄影师热情招揽游客,她想母亲难得来这一趟,便请师傅在龙峰阁前为母女俩拍下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合影。
据原龙华公园园长杨忠回忆,当时每逢节假日,公园就会举办游园盛会和水上芭蕾表演,那时春节人流最高峰单日入园人数突破一万人。从开园至2000年,累计860万人次的游客量,不仅是公园人气旺盛的体现,更是那个温情年代生动的注脚。
塔影新生:
从休闲地标到精神象征的升华
龙华公园门口的天桥横跨人民路
跨入千禧年,伴随着龙华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渴望一座更现代,融合休闲、娱乐与运动功能的大型自然公园。为回应居民期待,同时延续“龙华人民战斗不息、创业不停、健康成长”的精神,龙华镇决定对龙华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并在原“龙尾”山顶重建一座更高、更宏伟的塔。
2002年,巍峨的九层龙峰塔正式竣工。塔尖镶嵌的璀璨明珠,象征着龙华在这片“双龙吐珠”之地永不停步的奋斗史。2003年,龙华公园取消门票,向居民免费开放。散步、唱歌、溜冰、登山……至此,龙华公园真正成为了居民在日常休闲的“生活客厅”。
旧时,家长热衷于来龙华公园“遛娃”
“我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来自这里。”庄银柳回忆,在学生时代,学校每年组织扫烈士陵园,听着老师讲述过往的故事,内心交织着感伤、感激与澎湃的情绪。
在离龙峰塔不远处,庄严肃穆的东江革命烈士纪念碑与革命烈士纪念亭共同构成了一片精神场域。碑石上镌刻的英名,成为无数龙华人奋斗不息的精神源泉。
陈莞彬也清晰记得,自己初中入团宣誓仪式就在此举行。正如建塔时所提出的“建塔以励后人,待英才辈出”,龙峰塔与革命烈士纪念碑的交相辉映,散发的开拓、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龙华人奋发向前,也吸引着无数来深建设者于此扎根、造梦、拼搏。
街巷焕新:
一座城的加速时光
2011年,改造后的龙华公园重新开园
2000年以后,新鲜事接踵而来,龙华以龙峰塔和公园为原点,不断向外扩展。
人民路一带,原先的荒地渐次立起工业厂房与商业配套,老旧村落悄悄变身为商品住宅小区。美丽AAA、城市明珠等大型楼盘相继落成,钟绮琴口中“大城市的样子”,从那会儿开始变得更为清晰。
龙华第一家麦当劳就开在人民路上。“那时候价格不菲,还得攒那种小张纸质的优惠券,周末约同学一起拼套餐。”陈莞彬笑着回忆,“那是一代人的奢侈体验。”
公园附近还开了一家名为“哥哥乐”的西餐厅,装修风格特别洋气,每天放学,二楼卡座挤满了中小学生。年轻情侣逛完公园后,顺便在公园路花市买一束鲜花,然后牵着手去西餐厅,点上一份牛排意面——在当时,是浪漫至极的事。
归来筑梦:
老邻居、新梦想与那座塔
壹方天地商圈——省示范特色商圈
大学毕业后,陈莞彬选择返回龙华,目睹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倍感自豪,但也清醒意识到:在大量人口涌入、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这片生长于斯的土地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希望能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守护者”、基层症结的“治理者”。
庄银柳同样回到龙华,起初在街道办工作,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龙峰塔。“我特别怀念那段奋斗的时光,刚参加工作时,每当觉得疲惫孤独,一抬头望见塔的灯光,就感觉它像一位老朋友,始终安静地陪伴我左右。”她骄傲地说道。
再次翻看32年前那张在龙峰阁前的母女合影,钟绮琴不禁感叹当初独自来深打拼的艰辛与勇气。当年同一批入职的13个人中,唯有她来自外地。她表示,龙华本地人特别淳朴热情,没有排斥她,反而帮她适应环境、快速成长。2023年,钟绮琴正式退休,但她并未闲下来,而是与朋友合伙创办企业,目前公司也渐有起色。“其实很多外来建设者都是这样想的,走出大山,寻找更好的出路。深圳龙华不仅给了我们这种可能,也一直为我们指引光明的方向。”钟绮琴说道。
如今,一元门票、万人游园、水上芭蕾的往事,已沉淀为龙华人心中温暖而独家的记忆珍藏。而静静矗立的龙峰塔,依然无声地诉说着关于奋斗、成长、梦想与传承的故事。
* 本文版权归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深圳龙华”微信公众号。
龙华融媒
LHRM
采写| 曾广霖/文
部分内容来源| 龙华街道办事处
编辑| 曾毅伟责编| 吴乐思
审核| 唐晓腾 付思琪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