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回头的浪漫夜色
大东海的碧海银滩
天涯海角的文化印记
作为海南享誉世界的老牌景区
这三大地标承载着无数游客的海岛记忆
面对新时代游客对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体验的需求,曾经依赖“门票经济”的传统景区如何突破瓶颈、焕发新生?
近年来,鹿回头风景区、大东海旅游区、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强基焕新为抓手,不仅创新推行免门票开放政策,还通过设施升级、业态重构、服务优化、智慧赋能等多元举措,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转型之路,从单一观光景区升级为主客共享的高品质文旅消费空间,为海南老景区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本。
鹿回头
四维驱动破局,打造浪漫“城市会客厅”
“以前来鹿回头只是看鹿雕、观海景,现在能登山夜跑、打卡网红餐厅、听音乐会,待上大半天都不觉得无聊。”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的感受,道出了鹿回头风景区的转型蝶变。
1989年开园的鹿回头,作为三亚城市文化地标,曾面临设施老旧、业态单一、品牌影响力弱化等问题。自免门票开放以来,景区以“设施焕新、业态升级、品牌重塑、机制创新”四维驱动,成功实现从“半日游”观光地到“全时段”消费空间的转型,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23.76万人次。
这其中的蝶变,如何实现?鹿回头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设施提质是转型的基础。景区摒弃“大拆大建”模式,以“小投入实现大升级”的精准改造思路,分阶段投入1800余万元,对“天空之城”商业街、鹿雕平台、山顶观景平台等17处老旧设施进行优化,重点完善游客动线和休憩空间。同时推进灯光亮化与环山音响升级,打造出极具氛围感的夜间消费场景。如今的鹿回头,白天是登高望海的观景胜地,夜晚则化身流光溢彩的浪漫秘境,成为三亚夜间文旅消费的核心节点。
外国游客在鹿回头风景区打卡。海南日报王程龙 摄
游客在鹿回头风景区打卡。海南日报王程龙 摄
而业态的重构,则让“门票经济”成功转向“二消经济”。景区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实现从“招商”到“择商”的转变,提高品牌准入门槛,引入瑞幸咖啡、霸王茶姬、罗森等20余个知名品牌,覆盖餐饮、跨境电商、文创精品等多元场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区深度挖掘浪漫爱情文化,引入三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鹿回头婚俗改革示范点”,吸引大批年轻情侣前来办证婚拍;蒂尔海景餐厅、看见・音乐餐酒吧等特色商户,通过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品牌重塑也让鹿回头这个老地标焕发新活力。景区以“旅游+”为核心,打造“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三大主线,常态化开展多点位节目表演,一年吸引近150万人次观演;每月定期举办的“鹿回头荧光登山夜跑”,以全民参与模式吸引6000余名市民游客参与,影响力辐射三亚及周边市县。此外,“全民健身定向越野赛”“艾鹿街头音乐秀”等多元活动,让鹿回头从单纯的旅游景区,转变为三亚市民日常休闲、社交聚会的“城市会客厅”。
鹿回头风景区举办国庆主题荧光登山夜跑活动。景区供图
如今的鹿回头,已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海南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称号,多次成为媒体报道的典型,成为老景区转型的标杆。
大东海
软硬件双提升
滨海街区解锁多元度假新场景
“停车场标识清晰,还有中英俄三语导览,支付也很方便,在大东海游玩体验特别顺畅。”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安娜对景区的服务赞不绝口。
曾几何时,大东海旅游区面临基础设施破旧、业态低端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游客体验不佳。近年来,景区以“优管理、精服务、树品牌”为核心,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业态能级提档,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游客在三亚大东海旅游区冲浪。海南日报王程龙 摄
在大东海旅游区,无论冬夏,都能看到成群的外国游客。针对境外游客较多的特点,景区安装了500余块中英俄三语标识牌,推动57家商户实现外卡和Alipay支付全覆盖,引入支持多外卡的ATM设备,配备英俄双语服务人员,在VK平台开通俄语宣传账号,实现多语种服务全覆盖。
外籍游客在大东旅游区领取免费送的椰子。海南日报王程龙 摄
景区摒弃低端杂乱的经营模式,引进IPK沙滩餐酒吧、一尺花园咖啡店等知名品牌,丰富餐饮消费选择;推出摩托艇、潜水等海上运动项目,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通过软硬件双提升,景区成功吸引100余场国际大型活动,包括世界沙滩飞盘精英邀请赛、蒙特勒音乐节、世界厨师艺术荟等,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更带动了消费增长。如今的大东海,已从单一的海滨浴场,升级为集休闲度假、运动体验、文化演艺于一体的国际滨海旅游休闲目的地。
天涯海角
标准智慧赋能景区
实现从“观光”到“创新”的跨越
“扫码就能入园,智慧厕所能实时看剩余厕位,还有雷公马造型的游览车,天涯海角的体验越来越新潮了!”年轻游客王小姐的打卡分享,体现了天涯海角游览区的转型成效。
作为家喻户晓的地标性景区,天涯海角曾受困于业态单一、品牌老化、对年轻客群吸引力不足等发展瓶颈。近年来,景区以标准化建设筑牢发展根基,以智慧化赋能激活内生动力,深度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实现从粗放型观光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蜕变,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游客在天涯海角游览区打卡。海南日报王程龙 摄
标准化体系是构建管理服务“硬支撑”,天涯海角游览区深耕标准化建设多年,通过整合ISO三标管理体系与旅游标准化体系,已经形成341个标准文件,其中国家标准40个、企业标准280个,覆盖经营管理各环节。通过标准化实施,景区实现管理规范、服务统一、设施达标,2022年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游客在天涯海角游览区打卡。海南日报王程龙 摄
智慧赋能让游览体验更高效便捷。天涯海角游览区建成了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汇集628个监控点,实时监控客流、安全等动态;停车收费、入园门禁等系统实现智能化,游客可通过公众号或电商平台预约0元门票,智能闸机缩短排队时间,高峰期通过客流预警、线路调整、临时停车场开放等措施,有效化解拥堵难题。此外,景区还建成了三亚首座智慧旅游厕所,通过传感器实时显示厕位、环境等信息,提升便捷性。新增50辆雷公马IP游览车,推出精品游、VIP包车等服务,游览车收入成为二次消费主力。
天涯海角游览区还通过“景区+社区+居民”的模式,成立了海上旅游服务公司,开发网箱海钓等项目,带动马岭小镇旅游经济增长;与鹿回头、大东海等景区联动,整合山景、海景、餐饮、出海等资源,形成差异化互补的旅游品牌,实现“旅游+文化+体育”协同发展。
鹿回头的四维驱动、大东海的软硬兼施、天涯海角的标准智慧赋能,海南这三大老牌景区的转型实践,为海南老景区焕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摒弃“门票依赖”思维,以设施升级夯实基础、以业态创新激活动能、以服务优化提升体验、以文化融合彰显特色,才能让老景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当前,海南正全力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老景区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其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大景区的实践证明,唯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紧跟游客需求变化,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观光”到“体验”、从“单一消费”到“多元消费”的转变。随着《海南省旅游景区强基焕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落实,未来将有更多景区因地制宜走出转型路径,让椰岛风光持续绽放新魅力。
来源:海南旅文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