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看微短剧日渐陡增,大有取代长电影、长电视剧的风头,国内许多城市盯上了微短剧赛道。西安、横店、郑州,打造为全国微短剧之都。
而山西临汾、大同南北出击,把发展微短剧产业,当做产业转型的新契机,以此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推荐城市形象名片,吸引人口资金流入。
而拥有文化传媒资源集中度最高的省会太原,却在微短剧赛道上默不作声,不及邻及隔壁晋中榆次舞拳弄脚搞出名堂不大的微短剧基地。
提起当前的微短剧,以题材多选择广,剧情冲突转换抓眼球,发展到如日中天家喻户晓的地步,与传统电视广播开机率下降,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看着省外微短剧遍地开花,平台上线竞争激烈,引来大量资本投入,地处北方内陆黄土高原的山西,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先是晋中榆次大学城的文化传媒公司,最早开设了山西的微短剧基地;接着,临汾后知先觉,在山西师范大学搬走后的新校区里,创建了山西电子科技学院,与临汾经济开发区共建,成立微短剧产业学院。
按常理说,电子科技学院是妥妥的理工类高校,在半导体科技领域钻研出成果才对,但这所学校却另起炉灶端起传媒饭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张旗鼓拍起了微短剧,培养微短剧应用人才。如今,微短剧是当前的风口,连电子科技学院也来跨界试水了,确保毕业生就业有市场才是王道。
临汾作为地级市,向腾讯视频精品基地、央视频抛出橄榄枝,借鉴郑州、西安的成功经验,搭建2万平方米的拍摄场景,并推出拍摄微短剧奖励政策,创新观念在全山西力拔头筹,跻身中国微短剧基地前10强,是山西唯一上榜的城市、年度微短剧赏景城市,通过微短剧将这座古城推荐出去,带动城市产业的文旅转型。
师范大学搬迁、临钢停产,让临汾失去了文化经济支柱,借力微短剧弥补短板,成了一剂救命稻草,为古都平阳带来新曙光。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成立微短剧产业学院,先知先觉力度规模大,步子迈得快,赶超远在晋中榆次的山西传媒学院和雄踞太原的山西文旅职业大学。
微短剧产业市场潜力大,临汾虽然动手快,但大同也不甘落后。10月29日,大同宣布建立微短剧产业完整生态链,由当地国企大同经建投集团成立微短剧公司,从编剧本到选演员、道具服装、场景特效一条龙,大同微短剧产业园也搭建起2万平方米的拍摄基地,一箩筐微短剧剧本已经备好,发誓不能落在山西其他城市之后。
大同是中国古都之一,曾经是北魏等多个政权的都城,缔造了南北朝的辉煌。从大同古城到云冈石窟、九龙壁、华严寺、恒山悬空寺,还有亿万年的地质奇迹死火山群,天生丽质浑源出美女,肃然起敬的煤矿工人,大同发展微短剧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至今,发生在塞北大地上的传奇故事,足以成为大同微短剧产业的地域特色。
大同急切寻求从煤炭产业向高附加值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大同古城改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每到节假日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已成为全国文旅产业的成功样板。当下,大同瞄准微短剧产业,将其作为新的突破口,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举措。
反观山西的其他城市,晋中榆次起得早,却跑得慢,拥有晋商大院、古城民居,正在被临汾、大同超越,吕梁成立传媒集团,也在发力市场化运作微短剧,作为推荐新吕梁儿女传奇的载体。
文化传媒产业人才集中的省会太原、拥有五台山芦芽山黄酒金银铁矿的忻州、占有太行山水秀美风光的长治和晋城,也要跟得上微短剧赛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