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羽九忆 青羽杂货铺 四川
古城发展历史
上古时期,平遥古城境域属古陶地。是中国最早的县级政权——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时所置
虞舜时期,平遥古城境域属并州。
大禹治水后,属冀州。
西周时期,境域内封有“蓐”诸侯国,为并州属地。
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西周大将军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境域东北,因隘不能容,展筑西北二面,始建古平遥城池。
春秋时期,平遥是晋国的地盘,到了战国,它又成了赵国的一部分。
秦朝,平遥变成了平陶县,归太原郡管。
汉朝的时候,平遥变成了中都县,是宗亲代王的都城。
三国时期,在曹魏统治下,平遥又归西河郡管辖。
平遥在西晋成为太原国的地盘。
北魏元年,也就是公元424年,为了避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名字,平陶县就改名为平遥县。作为县治所在地的平陶城随之改为平遥城。
后因西羌内侵,将平遥县从文水县西南徙置汾河以东京陵县境,废京陵县入平遥县,平遥城亦迁至此址。平遥古城古建筑群唐武德二年(619年),属介州,后平遥县城被刘武周引突厥兵攻陷。
唐贞观元年(627年),平遥属汾州。
公元630年,唐太宗诏令全国州县建立孔庙,平遥文庙建立,并成为明清时期平遥古城的重要文化教育中心。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派将军李继勋带兵攻打北汉,烧毁了平遥县城,后来又重修建。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的左副元帅带了六万大军来攻打平遥县城,北宋的援军和居民抵抗了很久,但最终城还是被攻破了。
洪武三年(1370年),为了抵御外敌南扰,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
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平遥修建城隍庙,次年落成。
清咸丰九年(1859年)遭遇火灾,唯寝宫幸存,同治三年至八年(1864-1869年)重修。是现今古城内规模最大的庙宇之一,为古城居民祈求平安和幸福的重要场所。
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知县王修筑筑了四面大城楼迎接,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的修建不仅增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还促进了城内商业的发展,使平遥古城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平遥古城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吸引了大量商贾云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城市,当时的平遥人民在城市周围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和城门,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平遥古城的基本格局。
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在古城西大街成立,之后票号增至20多家,平遥古城成为中国金融中心。
自此平遥也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发源地。随着票号业的发展,平遥古城逐渐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商贾和金融机构的进驻。
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
道光三十年(1850年),邑侯刘公(刘叙)莅任,“太平天国”义军崛起,为应对农民起义,即邀董事诸绅捐资重修,一举补筑东西北门并将南门增高数尺,四隅角楼也加大了高度与体量,并予重修,敌楼也照旧数重建,同时扩宽了护城河道。
民国元年(1912年),平遥县衙改为县公署。
民国26年(1937年)11月9日,日军侵占平遥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3日,日寇第二十师团包围平遥城,炮轰开太和门南一段城墙,东南角城墙被炸毁,占领全城,杀害城内外军民近千人。
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阎锡山派军盘踞古城。
民国37年(1948年)7月13日,平遥城和平解放。
1977年8月5日,平遥古城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古城被淹,大批房屋倒塌,古城墙垮塌34处,共计长950米。
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0年,平遥城市布局划分为古城保护区、新城发展区。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平遥县也积极推动新城区的发展,使古城与新城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平遥县独特的城市风貌。
1997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上,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5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1年10月,山西多地遭遇强降水天气侵袭,平遥古城城墙发生坍塌;同年10月25日,古城城墙抢险修缮工作正式开始,至2022年11月4日,平遥古城因持续降雨受损的61处城墙修缮完工。
平遥古城因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古建筑保存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广泛认可。成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也是中国仅有的两座完全以整座古城申报并获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
此外,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基本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色,成为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因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古城的城墙是从明朝洪武三年开始建的,现在还有6个城门瓮城、4个角楼和72个敌楼,3000个垛口,这代表着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城墙总长6163米,高大约12米,是现存规模大、历史早、保存好的古城墙之一。
城里有明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巷的格局,很多专家觉得平遥古城的布局是我国北方明清城镇的典型代表。
街道横竖交叉,街巷排列整齐,市楼在城市中间,明清街在南北中轴线上,城隍庙在左边,县衙在右边,文庙在左边,关帝庙在右边,道教清虚观在左边,佛教寺院在右边,这种对称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平遥古城不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还见证了晋商的兴衰。
在平遥西大街,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经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 —— 日升昌,前后共成立了 22 家票号,使其成为中国金融界之执牛耳者。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现登记备案的不可移动文物有 1075 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 143 处,其中国家级 19 处、省级 3 处、市级 4 处、县级 117 处。
平遥城墙除了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
古城的街道对外开放,不需要门票。
但参观古城内的一些景点如平遥文庙,平遥县署,平遥城墙,日昇昌票号,中国镖局博物馆,平遥古民居博物馆等,则需要购买通票才可以参观。
平遥古城内旅店,餐馆,商铺鳞次。旅店全是民居式,商铺多售卖平遥特产冠云牛肉、推光漆器、绣花鞋等。
平遥三宝
壹
平遥牛肉
历史悠久,其起源年代已无确切考证,但至清代已声名远播,广受三晋地区赞誉。据史料记载,嘉庆年间,本地人士雷金宁及其家族三代人,在城内文庙街开设了兴盛雷牛肉店,经营历史长达百余年。至光绪末年,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亦在城内西大街创办了自立成牛肉铺。
贰
平遥推光漆器
作为山西平遥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其工艺特性尤为显著。该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以手掌推光以赋予其光泽”而闻名遐迩。其外观古朴雅致,装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且具备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等优良特性,具有极高的耐用性。因此,平遥推光漆器在漆器领域中堪称精品。
叁
平遥长山药
营养丰富,性温和,味道甘甜,能增强体质、健脾养胃,是平遥县特色滋补药材。岳北乡以长山药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知名,其长山药条形细长、茎干粗壮、皮薄质细,享誉四方。平遥长山药除烹饪外,还可加工成粉末。
—往期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