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秦岭余脉的褶皱时,我正站在紫阳县福满楼的露台上。晚风带着汉江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混着楼下餐馆飘来的腊肉香与紫阳毛尖的清苦,目光越过窗棂,整座山城突然在夜色里舒展开它最鲜活的眉眼。
对岸的建筑群是这场夜宴的主角。三栋高楼披着流动的霓虹盛装,垂直的光带从楼顶倾泻而下,像谁将巴山的晚霞裁成了千万条红绸,又在绸缎边缘晕染开粉紫的光晕。这些光带并非静止的装饰,而是随着夜色渐深不断变换着呼吸般的节奏,时而如紫阳民歌里的高腔陡然上扬,时而似汉江的水波缓缓流淌。楼宇间未亮灯的窗格成了天然的留白,让这片绚烂的光影有了水墨画般的透气感。
视线往下,被灯光点亮的跨江大桥如一条琉璃腰带。桥栏上的LED灯带将江面染成靛蓝色,与岸边商铺的暖黄灯火交织出奇妙的过渡色。最妙的是那些装饰性的灯盏,在桥身两侧悬成两串明珠,灯光穿透水面,在江底铺就另一条闪烁的银河。偶有夜航的渔船驶过,船头的白炽灯划破这片流光溢彩,漾开的涟漪便成了搅动星河的长桨。
我想起方才在福满楼吃到的蒸盆子。陶钵里码得整整齐齐的腊蹄、莲藕与香菇,在蒸汽中蒸腾起白雾,恰似此刻眼前被灯光熏染的夜雾。店家说这道菜要文火慢蒸四个时辰,就像紫阳人守着这条江过日子,把日子熬得有滋有味。此刻楼下的夜市正热闹起来,串串香的油烟混着烤玉米的焦香飘上楼来,与江风里的水汽缠绵成网,网住了晚归人的脚步。
远处山影如墨,将这片灯火温柔地环抱。那些没有被霓虹照亮的黑,反而让光有了落脚的地方。我忽然明白为何紫阳的夜灯要选这般浓烈的色彩——大巴山的汉子惯唱高亢的山歌,汉江的女儿善织七彩的蜀锦,这片土地本就该有如此热烈的表达。当最后一缕茶香从杯底升起时,江面上的灯影忽然集体闪烁了三下,像是山城在夜色里眨了眨眼睛,邀我共赴这场永不散场的夜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