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从2020到2025年,至少有10家4A级以上的景区直接破产或者关门大吉了,其中7家是4A级,3家是5A级。这些地方当初投资动辄上亿甚至数百亿,结果运营几年就撑不住了。游客为什么不去了?不是大家没钱出门玩,而是这些景区的问题太多,体验差、收费高、商业味重,让人去一次就不想再去了。
杭州兰里景区占地广,投资了200亿元,本来是冲着4A级去的,宣传得天花乱坠,结果运营才几年就关门了。到2025年,它已经彻底停运,原因主要是资金链断了,游客量跟不上预期。类似还有苏州静思园,这是个园林景区,里面堆了价值上亿的石头,单块太湖石就标价几亿,但后来拍卖三次,起拍价1.5亿都没人要。园子从高峰期到现在,基本没人气了,2020年后就逐步衰落。
河南栾川养子沟景区也是4A级,结合养老和度假,本来挺有卖点,但管理跟不上,2020年后直接破产。还有重庆的一些主题馆,2025年5月重庆馆关了,9月北京门店也跟着关,每天客流才100人左右。桂林的山水景区游客从高峰掉到50万人次,损失几十亿。
西安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7475万人次,但人均消费才10元,收入下滑严重。张家界大庸古城4年累亏10亿,日均游客不足20人。云南白鹿原民族文化村投了3.5亿,开业不到1年就停业,4年后拆除。江西龙门镇景区投16亿,7年后拍卖。扬州瘦西湖周边的一些4A项目2020年后摘牌。重庆罗门镇魔幻主题乐园投16亿,开业9年后破产。这些案例加起来,正好凑齐了10家左右的高等级景区倒闭潮。
为什么这些热门景区突然没人去了?核心问题出在游客体验上。拿三亚天涯海角来说,这地方是5A级,网友吐槽第一名,因为千里迢迢过去,就看几块大石头,门票还贵得离谱。武汉黄鹤楼公园80多元票价,看的却是几栋带电梯的楼,没新鲜感。
杭州西湖、乔家大院、鼓浪屿这些也上榜,商业化太严重,服务差,宰客现象多。景区里到处是店铺,卖的烤肠、臭豆腐啥的都一样,游客觉得没特色。古镇复制太多,全国2800多座古镇,只有300座有真历史,其余都是人工造的,街巷布局雷同,去一个等于去十个。
陈炉古镇投20亿,现在成空城,附近村民进去种菜。扬子钩景区开发108个景点,2020年破产。盲目投资是另一个大坑,好多开发商借钱大干,资金链一断就完蛋。恒大海花岛投800亿,2021年39栋楼被拆,项目烂尾。整体看,全国景区收入从2019年5065亿降到2024年4814亿,平均每家营收掉三成。
不过这些问题不是突然冒出来的,A级景区评级标准从1999年就开始了,起初只有A到4A,2003年加了5A。满分1200分,服务和环境占1000分,景观和游客意见各100分。所以5A更多靠基础设施刷分,不是风景多厉害。
而2007年第一批66个5A景区,像九寨沟、黄山这些。到2024年,全国A级景区超1.6万个,但游客集中度高,热门地方人爆满,冷门地方还是没人去。疫情后,2020到2023年,外国游客锐减到2019年的30%,因为预约系统只认国内手机号和身份证,护照机制不完善。热门景区抢票难,黄牛横行,北京故宫、长白山这些要提前一周就得抢,供需都失衡。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23年开园第一天4万游客,有人排队太长喊退票,视频上热搜,口碑就崩了。文博景区导游讲解限制多,管理不当,承载量控制不好。信息时代,负面新闻一传开,大家就绕道走。
不过现在游客聪明了,不再为5A招牌买单。以前旅游刚兴起,景区乱圈地,有山围山,有水圈水,有路挡路。现在大家穷游住帐篷,选性价比高的。洛阳龙潭大峡谷2017年破产,2012年新团队接手后,收入从2000万涨到9800万,5月增长23%,靠的就是低价:冰棍1元,黄瓜2.5元。未来景区得注重信任和创新,不是光靠流量。
因此,开发商别再盲目上项目,游客也多看看评价。旅游本该开心,景区多想想怎么留住人,而不是怎么圈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