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蜀道·不夜三国城。
10月29日,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在绵阳市举行,我市朝天区曾家山清风林韵民宿集群项目被纳入全省重大文旅项目集中签约。
这是我市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我市聚力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广元样的国际旅游城市。通过核心景区“二次创业”、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和城市品牌精准营销三大路径,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满满的诚意迎接宾朋。
核心景区“二次创业”
提质升级打造文旅新高地
近两年,我市累计投入70亿元,实施剑门关景区提质扩容、大唐家河旅游区建设等重点项目50余个,推动核心景区“二次创业”。
作为全市唯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所在地,剑阁县以蜀道文化为根、三国文化为魂,将高铁站站前广场区域,焕新升级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蜀道·不夜三国城拔地而起,成为川北夜经济的新地标,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31.53万人次,为翠云廊—剑门关冲刺世界级文旅地标加力赋能。
在剑门关景区,经过改造提升的北门以“关口”造型示人,呼应“天下雄关”的历史底蕴;拓宽广场、新增智能闸机,游客通过速度提升40%;景区工作人员身着汉服、加盖通关文牒、“姜维”守关表演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这是我市今年已竣工的重点文旅康养项目之一。
再看今年已竣工的另一个重点文旅康养项目——朝天区曾家山荣乐水世界,集造浪池、森林温泉、儿童水寨等,满足游客多元需求。该项目与荣乐古街、华美达酒店、康养医院联动,加之布谷布谷民宿、烟云里等民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文旅+民宿康养”模式已在曾家山全面铺开,描绘出曾家山康养旅游新图景。
积极拓展“文旅+”边界
成功解锁康养度假“新密码”
文化于山水间流淌,康养于旅程中浸润。
依托曾家山、唐家河等优质生态资源,我市将康养元素深度植入文旅产业发展进程,通过“文旅+百业”推动康养度假释放更大能量。
为促进康养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重点康养度假区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文旅康养产业专班,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拉练、一年一考核”专班运行机制,对重点文旅项目实行“周动态、月通报、季督办”。
在全市上下奋力推动下,康旅项目与产品不断丰富,全市已建成20余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家温泉酒店,推出中药理疗、食疗养生服务,开发350余种中药产品,入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目前,我市已构建起以“一心引领、两带联动、三片区协同”为核心的康养产业发展布局,已连续5年获评“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
以朝天区为例,该区以康养医院为龙头,围绕“高中低”不同客群“长中短”需求打造“曾家山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开发了荣乐养生谷、曾家山·原乡等中高端康养项目9000余亩。截至去年底,已辐射带动发展康养型精品旅游酒店民宿1300余家,可同时容纳康养游客10万人。
如今,朝天区已建成投用吊滩河农旅公园、曾家山康养医院等20余个标杆项目,形成“医养游居食”全链条服务矩阵,建成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
深化区域联动战略
跨城携手共绘文旅“同心圆”
借助九绵高速全线贯通的契机,今年10月,我市携手九寨沟官方票务系统推出“九寨沟+唐家河”联合套票,设计“唐家河—九寨沟世界级生态秘境之旅”等跨区域精品线路,并在线上旅游平台实施联合售票与联动推广。
由数据看成效,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青川县假期接待游客7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9.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22.8%。
与此同时,我市与西安、汉中、陇南等周边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广元蜀道三国—长安千年古都穿越之旅”等主题线路,有效实现客源互送、市场共享。
“川超”联赛成为区域协同的新载体。赛事期间,我市与绵阳、阿坝、德阳等地通过文化特产交流、游客互送等方式,进一步密切区域联系。
市内各景区也实现联动。剑门关、翠云廊、昭化古城、唐家河等景区推出联票优惠;昭化古城与大蜀道·不夜三国城深度联动,推出“日游古城、夜赏演绎”的完整三国文化体验闭环,游客实现“一票游广元”,极大提升了停留时间与消费体验。
这种联动模式改变了各景区孤立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协同增效的发展格局。
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为抓手,以区域联动为战略,我市文旅版图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向世界。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文 李东东/图
编辑:罗旌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江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