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回顾
2015年9月11日至10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了“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活动,《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作为志愿者,以普通游客身份,通过旅游网站报名张家界悠途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的“SF2森呼吸北京三亚双飞五日游”,亲身经历了当时海南散客拼团游的多重乱象。
此次体验中,电子合同效力与拼团乱象严重。记者付款后仅获旅游平台自动生成的电子订单,无实体合同,订单虽列明费用、景点、住宿等信息,但仅模糊提及按《旅游法》退款,未明确其他违约责任。抵达三亚后,记者发现12名游客竟来自4家组团社、3条不同线路,因人数不足拼团,原定南山佛教文化苑行程被多数人投票改为大小洞天,志愿者还被要求签署自愿放弃行程声明。部分游客因行程不含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被迫自费购票,而《旅游法》明确拼团需游客书面同意,电子订单中却未提及拼团可能。
同时,自费项目推销与“半程购物”成旅游痼疾。导游上车即推荐220元车技表演与280元歌舞表演,以升级餐标、赠住宿利诱无果后,又以“团费仅够机票”为由施压,甚至威胁“换导游”,记者和其他游客无奈购票;未购票游客被要求在演出场馆外等候,无法提前返程。而购物环节更占行程一半以上:11个景点中7个景点含购物环节,亚龙湾森林公园“免费咖啡体验”实则引导超市消费,南海渔村景点导游化身“健康顾问”,夸大角鲨烯鱼油治病功效,这款产品线上售价每盒158元(买三赠一),但在该景点却卖200元;在万宁首创奥特莱斯游客更被要求停留3小时,并且需穿行商场才能到停车场。
此外,景点不兑现问题同样突出。电子订单列明的南湾猴岛被取消,组团社“悠途旅游”称“设备维修半年前已取消,系网页信息错误”,拒绝补偿;且该景点需另付130元左右索道或游艇费,宣传中未明确标注。此外,“赠送238元海洋实景演出”未兑现,南山佛教文化苑被替换为大小洞天,商家均以“赠送项目”“拼团调整”为由拒绝担责。
记者将此行经历采写成调查报道《海南“森呼吸”半程在购物》。
影响
作为中消协“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活动的一部分,本次报道以暗访形式系统性揭示了散客拼团游的全链条乱象,为旅游市场敲响警钟。报道曝光的无实体合同、拼团不透明、购物占比超半、自费项目强推、景点承诺不兑现等问题,精准击中了当时旅游行业“低价引流—隐性消费—合同陷阱”的营利模式痛点。涉事旅行社整改了行程宣传与合同条款,旅行平台网站也加强了第三方商家资质审核与电子订单规范。更重要的是,报道引发了行业对“散客拼团”模式合规性的反思,促使多地旅行社重新梳理拼团流程,明确需提前征得游客书面同意,避免“强制调行程”“甩景点”等行为,推动旅游服务从“粗放式”向“透明化”转型。
同时,报道为《旅游法》细化执行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彼时《旅游法》虽已出台,但在电子合同效力、拼团操作规范、购物场所与景点捆绑等具体场景中仍存在监管模糊地带。报道中“电子订单仅列明退款条款、未明确违约责任”“拼团未经游客同意”“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等问题,直接推动监管部门出台针对性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平台电子合同的合规性检查,要求明确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方式;文旅部门则针对“游购一体”模式划定红线,规定购物场所不得与景点游览强制捆绑,游客停留时间须提前公示。
该报道还为公众提供了可复制的维权参照。报道以“志愿者体验”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旅游消费陷阱转化为直观的场景呈现,让消费者清晰认识到“电子合同≠免责凭证”“低价团可能暗藏消费套路”。同时,报道中南湾猴岛虚假宣传、赠送项目不兑现等案例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具体的维权方向——关注行程细节公示、留存合同与沟通记录、明确违约责任。
报道刊发后三亚市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依法对涉事导游、旅行社、购物店展开调查并实施处罚。该报道揭示的不仅是海南一地的旅游乱象,也是当时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中重规模、轻质量的共性问题。报道引发的舆论关注与行业整改,倒逼旅游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竞争,不少旅行社开始推出“纯玩团”“透明团”,将购物、自费项目明确标注并自愿选择。这种转变契合了消费者对品质旅游的需求,也为后来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的发展扫清了部分障碍,产生良好的舆论监督效果。
(本报记者任震宇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