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肚子抖得能打鼓时,根本没想过能撞见这等世面。” 电话里的彭女士笑声里还带着激动的颤音。为了赶在日出前登顶,她凌晨两点就摸黑踏上了十八盘的石阶,零下的寒风把围巾冻得硬邦邦,手里的登山杖戳在结冰的台阶上,每一步都像踩在打滑的琴弦上。
同行的游客多半在埋头喘气,有人对着 “紧十八、慢十八” 的摩崖石刻吐槽 “这哪是登山,是渡劫”。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人群涌往日观峰的瞬间,彭女士无意间回头望了眼碧霞祠的方向 ——“先是听见一声清唳,比山风尖细,又比钟声辽远”,她下意识举起手机,镜头里突然闯进一道白色弧线。
那只仙鹤展开近两米的翅膀,正贴着云海盘旋。阳光刚越过玉皇顶,给它的尾羽镀上金边,它掠过 “探海石” 时翅尖沾了点雾气,转瞬间又扶摇直上,把影子投在下方惊呼的人群里。“周围的人都傻了,有人举着自拍杆追着跑,还有大爷喊‘吕洞宾要显灵咯’!” 彭女士的镜头追了整整三分钟,直到仙鹤消失在天门洞的晨雾中,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后来翻看视频才注意到,仙鹤盘旋的轨迹正巧绕着仙人桥转了三圈。那座由三块巨石巧接而成的险桥,自古就有 “非飞仙不能过” 的说法,明末萧协中曾写诗 “猿探雁过应回步”,如今倒成了仙鹤的天然舞台。“说不定是吕洞宾的仙鹤来巡山,见我们这群凡人爬得辛苦,特意露个面打气。” 彭女士的玩笑里,藏着所有登山者的心声。
“别说是游客,我们守山三十年的老员工,见过仙鹤的也不超过五个。” 泰山景区生态保护科的张科长解释起这 10% 概率的由来。泰山虽自古有 “仙鹤伴神仙” 的传说,但野生仙鹤现身岱顶实为罕见 —— 这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要求极高,不仅要水质清冽、草木丰茂,还得远离人类活动的喧嚣。
彭女士拍到的极可能是迁徙途中停歇的白枕鹤。2021 年泰山西湖曾监测到 4 只同类仙鹤驻留,它们从蒙古草原飞来,要到长江中下游越冬,泰山恰好是迁徙路线上的 “生态驿站”。
“以前别说岱顶,就是山脚的沼泽地都难见踪影。” 张科长说,这几年景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退耕还湿、禁渔禁猎,连泰山赤鳞鱼的数量都翻了番,“仙鹤敢来山顶‘打卡’,是给我们的生态答卷打了高分”。
老泰安人王大爷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泰山还少见大型鸟类,后来景区种了上万棵油松,修复了三阳观周边的溪流,“你看现在山涧里的水,捧起来能直接喝,芦苇荡里藏着野鸭,柏树林里有斑鸠,仙鹤自然愿意来歇脚”。去年秋天,还有摄影师在天烛峰拍到过仙鹤饮水,只是像彭女士这样在岱顶撞见盘旋的,确实是 “开了天眼”。
这让我想起岱庙汉柏院里的 “灰鹤晾翅” 奇观 —— 一棵千年古柏的树疤雨后会显露出鸟形纹路,古人见了便附会 “仙鹤驻柏” 的传说。如今看来,神话早给现实埋下伏笔:当泰山的生态足够温润,传说里的生灵真的会从树影里飞出来。
“拍的时候只觉得好看,后来查了才知道,这简直是集满了所有好彩头。” 彭女士把视频发给家里老人,长辈盯着屏幕反复念叨 “寿仙送福来了”。在中国文化里,仙鹤从来不是普通的飞鸟,而是藏着千年寓意的 “吉祥图腾”。
古人说仙鹤 “寿逾百年”,所以常把它和松树画在一起,叫 “松鹤延年”。乾隆皇帝当年在岱庙为汉柏题诗,特意把 “柏荫鹤栖” 写进句里,还亲手画了《汉柏图》刊碑纪念。更妙的是仙鹤的 “爱情观”—— 一生只伴一雌,所以民间也把它当作忠贞的象征,老辈人会说 “看见仙鹤成对飞,姻缘就快到了”。
但彭女士不知道的是,仙鹤在泰山还有更深层的意味。泰山自古是 “沟通天地” 的圣山,古人认为仙鹤能飞越天际,把人间的祈愿带给上天。宋代名士赵鼎臣就曾在《泰山夜饮》里记载,他在南天门偶遇道人携鹤夜游,仙鹤起舞时 “鸣声通帝阙”,仿佛在传递天地的讯息。
那天在岱顶,有对新婚夫妻对着仙鹤盘旋的方向许愿,姑娘把红围巾系在栏杆上,说 “连神仙的坐骑都见证了,这婚肯定能白头偕老”。有个考研学生对着仙鹤拍照时,手机屏保还是 “金榜题名” 的壁纸 —— 原来不管过了多少年,人们总愿意相信,这种罕见的生灵现身,是好运的征兆。
“要是半路放弃了,哪能接住这份幸运?” 彭女士的话戳中了所有登山人的心事。爬泰山从来不是件轻松事:从红门到南天门整整九公里,六千多级台阶藏在悬崖峭壁间,多少人在 “快活三里” 歇脚时就动了返程的念头,又咬牙把 “不到泰山非好汉” 的执念刻进每一步。
就像仙人桥的形成从不是偶然 —— 三块巨石在风雨中被切割、崩塌,又恰巧在深涧上形成力学平衡,这需要千万年的巧合。人生的幸运何尝不是如此?那些在寒风中坚持的脚步,在疲惫中不肯放弃的执着,都是接住 “好运” 的铺垫。
泰山从来不吝啬馈赠,只是把礼物藏在了 “坚持” 的背后。有人在暴雨后见到双彩虹跨过长天,有人在雪夜听见古寺钟声与松涛和鸣,就像这次彭女士偶遇的仙鹤,它不会提前发通知,只会在你爬完最后一级台阶、熬过最冷的等待后,突然出现在云海之间。
同行的小伙子说,为了拍泰山日出,他来了三次都遇上大雾,这次本想 “再赌最后一把”,没想到日出没拍到,倒撞见了更稀有的仙鹤。“这哪是遗憾,是泰山给我留了更好的。” 他举着相机里的视频,眼里闪着比阳光还亮的光。
“十年前谁能想到,泰山顶能见到仙鹤?” 张科长的感慨里藏着生态保护的密码。作为 “五岳之首”,泰山这些年一直在悄悄 “换装”:砍掉了破坏植被的经济林,种上了原生的侧柏和黄栌;关闭了景区内的小餐馆,让山涧溪流重新清澈;甚至为了保护鸟类栖息地,特意调整了观光车的路线。
这些看不见的努力,都藏在了仙鹤的翅膀里。2021 年现身泰山西湖的白枕鹤,2023 年在天烛峰发现的东方白鹳,还有如今盘旋岱顶的仙鹤,它们就像大自然派来的 “验收员”,用翅膀投票认可了泰山的生态答卷。就像古人说 “仙鹤现则天下安”,如今的仙鹤现身,何尝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证明?
彭女士把视频发在社交平台后,评论区里炸开了锅。有人说 “去年爬了三次都没见着,今年必须再去”,有人调侃 “求彭女士分享登山鞋,说不定鞋才是幸运密码”,还有老泰安人科普 “泰山的仙鹤多在春秋迁徙时现身,想偶遇得赶早”。
最动人的一条评论来自位退休教师:“小时候听老人说泰山有仙鹤,以为是神话,现在终于眼见为实了。这哪是仙鹤,是泰山活过来的样子啊。”
彭女士下山时,特意在十八盘的石阶上坐了会儿。阳光穿过松枝洒在肩头,山风里带着松针的清香,她想起凌晨摸黑登山时的疲惫,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那些在寒风中发抖的时刻,那些怀疑自己爬不上去的瞬间,都在仙鹤展翅的那一刻,变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泰山从来都是这样,它不会轻易给你想要的风景,却会在你坚持到底时,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那些藏在千年传说里的仙鹤,它们不是神仙的坐骑,而是山与人间的信使 —— 它掠过云海时的清唳,是在告诉你:所有的执着与等待,终将得到回应。
下次你再踏上泰山的石阶,当腿肚子开始打颤,当汗水浸湿衣衫,不妨抬头望一眼云海的方向。说不定,那道白色的身影正在云端等你,准备给你一份 10% 概率的幸运暴击。毕竟,这座埋着神话的山,最懂如何犒赏每一个执着的登山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