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晴 温度: 兰州4-17℃ 临夏县0-15℃
上午去北京汽车4S店做了车辆保养,趁着间隙去甘肃博物馆匆匆浏览了一下。
大名鼎鼎的马踏飞燕是必须打卡的,也是博物馆人气最旺的展台。
马踏飞燕的仿造雕塑很多地方,河源文化广场就就有一个,但从未仔细观察过。在它的出土地雷台汉墓看到它的仿制品,在其他战马严阵以待的身姿衬托下,觉得它龇牙咧嘴似在搞怪。今天在博物馆独自展示,仔细观察才发现它是在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
博物馆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天梯山石窟的两座菩萨塑像。左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面庞圆丰,秀目微睁,体态庄重。 右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曲眉丰颐,神情恬静,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裙摆贴合呈现柔和身姿。
两尊菩萨均为盛唐风格,其“S形身姿”展现了河西走廊早期佛教雕塑的典型风格,被视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后世石窟艺术的源头。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官方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决定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及25箱文物残片,被运回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在天梯山没看到塑像,在甘博补偿了遗憾。
下午来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入住酒店后走路去参观了南关清真大寺及八方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多条特色街巷。另又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大观园”。
其中河州茶马司历史展厅留下印象最深,在这里了解了自唐到明清“茶马互市”的背景、管理及对当地经济的重大影响。
另外,之前只知道隋炀帝经扁都口到了张掖并在焉支山“万国博览会”上接见了27个西域国。隋炀帝是如何从洛阳到的扁都口呢?
这个展馆的一张路线图给出了答案。
具体的路线是: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今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境内西北行到鄯州(青海乐都)。
临夏自汉唐时期起便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唐代崔玉林出使吐蕃、文成公主和亲西藏、霍去病征战河西,均经此路北上。
另外,文成公主过了湟源县西面的日月山以后的路线,之前一直以为是从西宁往西,走今天109国道的路线。晚上网上学习才知道,是从西宁往南经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同德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进入四川境内经阿日扎部落到(色须)石渠县,再到玉树县进入西藏境内经囊谦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巴青县、索县到(柏海)那曲地区再经过当雄县到达(逻些)拉萨。
拉萨到类乌齐这段路就是现在317的一段,我前年驾车走过。什么时间再把类乌齐到长安走一趟,会对唐蕃古道有更全面的认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