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的北部有一座特别的城市,它2000年建市,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城市,它叫随州。它虽然成立时间晚,但是它的历史可不短,炎帝神农在这里出生,编钟古乐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短短二十多年,这颗年轻的城市已然成为一颗闪亮的“鄂北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说到随州的区位优势,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来形容很合适,它处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通道,被叫做湖北省的“北大门”,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上看,随州到上海、成都、广州、北京等重要城市的距离都在大约1000公里半径范围内,这种中心性的地理位置对它自身经济发展来说确实有好处,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像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类在这里叠加,给随州带来了机会,而且随州离武汉天河机场大概110公里,可以比较方便地连接航空运输,独特的区位让随州在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区域合作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经济领域,随州的发展路径体现着“特色”二字,这座城市没有选择走大规模扩张的老路,而是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专用汽车是随州最闪亮的一张名片,这座城市被誉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国每10辆专用汽车就有一辆是“随州造”,除了专用汽车,随州还打造了“中国风机名城”的产业品牌,该市地铁风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很高,在农业领域,随州是“中国香菇之乡”,其香菇出口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随州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在湖北省内所占的规模相当大,2018年时,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冲破了千亿元,这表明随州的综合经济实力,转变为依靠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这三样支柱,再加上新能源,风机制造等新兴产业来冲破前行。
交通的便捷是一城市的动脉。随州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立体交通网络,铁路的贯通,公路的铺设,纵横交错,4条铁路穿插而过,4条高速公路穿行而过,6条国道交织于随州,随州已经不再闭塞,因为有了汉十高铁,随州已经迈进高铁时代,与武汉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瞬间缩短,人员来往物资往来都大为方便。而随州的城市建设,在公路建设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随州公路通车里程数还没到两千公里,如今,随州的硬化公路通车总里程数是破了一万公里,这一点对市民的日常通勤有益处,更是打通了城乡融合发展毛细血管,交通基础日益强壮,就如人的筋骨一般,使随州这座年轻城市未来的发展蓄势待发,使得源源不断的活力注入城市的发展之中。
教育方面:随州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城里的教育体系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市内重要的高职院校,2002年4月组建,省市共建的公管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迎宾大道38号,占地1300余亩,设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学院、医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临床医学、护理等40多个应用型专业,形成大专、中专、成人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等多业态办学格局。 这类职业院校的定位与随州的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旨在为当地培育专业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伴随城市持续发展,随州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料想会被充实改进,这样就能更为有效地支撑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
随州的旅游资源很独特,它把人文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这里就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出生地,每年都会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会来这儿谒祖祈福,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地方,1978年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这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那个地方也就是随州,所以被叫做“编钟古乐之乡”,如果想认识这段历史,随州博物馆是一定得去的,里面的藏品很多,青铜器在国内很有名气。
自然风光,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山色秀美,有溶洞,古寺,千年银杏树,每年金秋,洛阳镇千年银杏谷金黄一片,非常壮观,西游记公园把神话和温泉养生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休闲体验,三潭风景区,大洪山琵琶湖风景区等也是游客亲近自然的好地方,近年来,随州搞“旅游+”,推进文旅融合,从门票经济转型为综合经济,游客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有多重,有多乐,有多美。
随州这座年轻又古老的城市,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前头,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城市的魅力并非藏于历史长短之中,而是在于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这座“鄂北明珠”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精彩篇章,你最想了解随州的哪一方面呢,是那里的特色产业,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秀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不妨多住上几日,来亲自感受一下这座年轻城市独有的脉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