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是江南园林古镇,位于江苏苏州,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镇包括严家花园、招婿亭、虹饮山房等建筑。
严家花园,最初是清乾隆“太子太师”沈德潜的故居,名为“灵岩山居”。
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皇帝下江南,六次幸临此地,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此地,被当地百姓称为乾隆的民间行宫。

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溃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为消耗吴国人力和财物,越王勾践趁机向吴王大势进贡筑宫之木。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史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以致“积木塞渎”,木渎因此得名
当第一缕秋风掠过太湖水面,木渎便浸染在桂花的甜香中。这座被乾隆皇帝六次驻足的江南古镇,此刻正被细碎的金色花瓣温柔包裹,仿佛时光也变得绵长而甜蜜。
一、桂香漫卷处,帝王踪迹杳
木渎的秋,总是桂花先来叩门。灵岩山下,香溪河畔,那些玲珑小巧的金蕊簇拥成团,宛如星辰坠落人间。乾隆年间,这位风流天子每次南巡至此,必在虹饮山房那把金丝楠木龙椅上暂歇,看戏品茗间,是否也曾为窗外飘落的桂花所吸引?史料记载,他常与老师沈德潜在此酬唱应和,或许就在桂花纷飞的午后,君臣二人曾以“桂子月中落”为题,即兴赋诗。

如今漫步严家花园,仍能寻到当年乾隆亲手栽植的桂树遗迹。虽历经两百余年风雨,每逢深秋依然暗香浮动。传说这株古桂颇有灵性,花开时节恰似当年御驾亲临般盛大——莫非它也知晓,那位写下四万首诗的帝王,最钟情的便是这般“暗淡轻黄体性柔”的风骨。

二、曲径通幽时,暗香绕诗魂
穿过虹饮山房斑驳的门廊,忽见几枝丹桂探出粉墙。这里的建筑既透着江南文人园林的精巧雅致,又兼具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磅礴。当年随驾的纪晓岚或许正是在这假山回廊间,拾起飘落肩头的桂花,捻须吟出“绿蕙红兰芳信歇,金英玉蕊早秋迎”的句子。

而在不远处的古松园内,五百年的罗汉松依旧苍劲挺拔。相传此树乃文徵明与唐伯虎共植,如今树下石凳上坐着休憩的老妪,面前竹篮里盛着新采的桂花糖藕。她身后雕花漏窗滤进的光斑中,依稀可见当年蔡氏富豪宴请圣驾的场景——原来富贵荣华终会消散,唯有草木清香永驻人间。

三、花雨坠红尘,岁月凝香痕
待到暮色渐浓时分,穹窿山方向传来浑厚的晚钟。这时若有阵疾风吹过香溪水面,万千桂花便会化作金色急雨倾泻而下。站在永安桥中央望去,只见漫天花影纷纷扬扬落在青石板路上,恍惚间竟与《盛世滋生图》里描绘的康乾盛景重叠在一起。
御码头残存的碑刻默默诉说往事:那个乘船而来的帝王早已远去,而他留在木渎的气息却渗入每寸砖缝瓦隙。就像此刻簌簌落下的桂花,看似柔弱无力,实则将千年吴越文明浸润得愈发醇厚芬芳。当最后一片花瓣轻轻停在游人发梢时,忽然懂得什么叫“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片土地永远记得,某个秋日曾有位帝王停下脚步,任由桂花沾满他的龙袍。而今我们循着相同的轨迹行走,不过是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遇见属于自己的那场桂花雨——它或许会落在严家花园的琉璃瓦上,或许会飘进虹饮山房的雕花窗棂,又或者只是静静躺在某块苔痕斑驳的界碑旁,等待后人拾起那段关于风雅与思念的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