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西宁,秋色连波,阳光正好。高原古城的空气中,不仅弥漫着深秋的清冽,更涌动着一股热烈而蓬勃的创意潮流。10月31日,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暨2025—2026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在此同步启幕,一场关于“城市礼物”的精彩叙事,在夏都西宁精彩展开。
万件商品,千种风情:浓缩的“青海记忆”
步入活动现场,仿佛进入一个微缩的“创意中国”。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件特色旅游商品汇聚一堂,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纪念品,而是承载着地域文化、匠心技艺与时代审美的“城市礼物”。
在文化板块,融合了热贡艺术、土族盘绣等青海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格外引人注目,古老的图腾在杯盏、丝巾、饰品上焕发新生。科技展区里,运用新材料的户外装备与高原特色相得益彰。时尚区域,设计师将藏地色彩与现代潮流巧妙嫁接,令人耳目一新。特产区更是琳琅满目,从精致的青稞深加工食品到浓缩高原精华的乳制品,每一件都试图将“青海味道”打包,让游客能够轻松带走。
“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推动旅游商品从‘有’向‘好’、向‘精’转变。”现场一位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让每一件商品都能讲好一个地方故事,成为游客愿意分享的‘移动名片’。”
从赛场到市场:创意引擎驱动产业融合
大赛的意义,远不止于颁奖台。它更像一个强大的引擎,轰鸣着驱动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旅游商品是一根‘金线’。”一位业内观察者在现场感慨道,“它能串起农业、体育、文化、旅游、商业这些散落的‘珍珠’,形成一条价值倍增的产业链。”这一点,在同期启动的冬春季惠民活动中得到了印证。
活动现场发布的“瀚海奇景探秘之旅”及五条特色线路,将雪山、冰川、湖泊、雅丹、星空等极致景观,与冰雪运动、温泉康养、民俗体验无缝衔接。而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商品,则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线路中不可或缺的消费点和记忆载体。
惠民暖冬,诚意满满:让“冷资源”变“热产业”
为了让更多游客能亲身感受这份独特魅力,青海省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600万元文旅消费券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全省冬季开放景区实行大幅门票减免,交通部门增开旅游专线,机场推出机票优惠……一系列务实举措,旨在打破冬春旅游淡季的坚冰,将青海冬春的“冷资源”转化为备受青睐的“热产业”。
从西宁的冰雕世界,到海北的冰雪嘉年华,再到海东地道的“青海年”体验,以及黄南、玉树、果洛等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非遗展演,青海的冬春季绝非沉寂,而是一幅多元交融、动人心魄的壮美画卷。
启动仪式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但属于青海冬春的文旅盛宴才刚刚开始。颁奖台上,一件件凝聚巧思的获奖商品闪耀着光芒;展台前,人们流连忘返,点评着浓缩于方寸之间的地域风情。
“城市礼物”,不仅是可购买的商品,更是一次旅程的浓缩,一份情感的寄托。当游客将这些蕴含青海故事、西宁味道的创意之作装入行囊,一段关于高原的独特记忆便随之启程,传向四方。这个冬春季,青海正以开放的胸怀和无限的创意,邀请八方来客,共同书写一段温暖而独特的旅途故事。(记者 张艳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