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10月28日,对浏阳市普济残疾人服务中心的学员们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这一天,他们第一次集体远行,第一次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亲手制作的纸花,第一次在宁乡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看到了真飞机,在红色研学之旅中叩访革命足迹,感受历史温度。
清晨出发,车厢内暖意融融。导游生动讲述毛泽东同志在韶山的革命事迹,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抵达韶山毛泽东广场后,学员们整理队伍,以最庄重的姿态肃立在毛主席铜像前。学员李杰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纸花轻轻摆放在铜像基座旁,他鞠躬时眼中闪烁的清澈光芒。
走进毛泽东同志故居,大家放轻脚步缓缓穿行。堂屋的方桌、灶间的柴火、卧室的旧榻,每一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旧物,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大家紧紧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时而凝神倾听历史细节,时而驻足端详老物件,眼神里满是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革命先辈艰苦生活的深切感触。
离开韶山后,大家转赴宁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当看到刘少奇同志曾乘坐的飞机实物时,学员们难掩兴奋,纷纷围拢上前,小声交流“这架飞机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合影环节,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格外灿烂,定格下这份难得的快乐与震撼。
研学全程,温情时刻处处可见。志愿者们贴身陪护,遇到行动不便的学员便主动搀扶;学员之间也互帮互助,上下车时搭把手,参观时耐心等候。“大家都是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一位学员的朴实话语,道出了这个特殊集体的温暖凝聚力。
“他们的期待很简单,或许只是一次走出服务中心的机会。他们的感恩也很纯粹,一句关心、一个搀扶都能记在心里。”活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组织此类红色研学与社会融入活动,让更多残疾朋友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汲取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