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用在家做饭,我出来玩能像打鸡血似的!” 江西婺源的夜色里,59 岁的徐姨这话一出口,惹得同行的老街坊们笑作一团。可笑着笑着,笑声里竟掺了些复杂的滋味。这趟 498 元的 3 日游,坐 7 小时大巴 “铁腚” 赶路,吃干巴米饭配罐头菜,住空调吱呀响的破酒店,这群平均年龄超 60 岁的老人,到底图个啥?
10 月中旬的武昌清晨,7 点刚过,集合点就挤满了背着双肩包的老人。短短十分钟,三辆印着 “婺源三日游” 的大巴陆续驶来,我跟着人群挤上其中一辆,刚坐下就被前排椅背顶到膝盖 —— 座位间距窄得离谱,膝盖几乎能贴上前排座椅。果不其然,没过两分钟,后排一对老夫妻就拍着前排座椅抱怨:“你们咋把位置占这么满?进出都没法挪腿!” 导游赶紧跑过来,蹲在地上用手量着椅背角度:“叔姨您看,这椅背根本没调过,车子本身空间就小。” 好一番拉扯,争吵才平息,大巴终于慢悠悠地驶上高速。
整车 50 号人,一眼扫过去全是花白头发,男同胞凑不齐 10 个,4 对夫妻外,其余全是姐妹或老街坊结伴。车刚开出武汉城区,我旁边穿红色外套的阿姨就塞来个温热的茶叶蛋:“姑娘吃,自家煮的,香得很。” 我刚道谢,她又麻利地收走蛋壳塞进随身带的塑料袋。接下来一路,我的手里就没空过:一小把盐焗瓜子、个奶油小面包、袋蜂蜜蛋糕、片奶片、包小米锅巴,最后还塞来个剥好的橘子。“吃呀吃呀,别客气!” 阿姨笑着摆手,露出嘴里几颗镶的假牙。熟了才知道,这是 68 岁的刘姨,手背上的珠串手链晃得人眼花,藏蓝色发箍上的白花还是自己缝的。
9 点在服务区歇脚后,导游拿起话筒带动气氛,《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红》的旋律一响起,车厢瞬间成了演唱会现场。刘姨跟着节奏拍着手,低声跟我说:“我家有本老歌本,八百多首歌,我闭着眼都能唱两百首!” 正唱着,一个穿蓝色 POLO 衫的小伙子提着塑料袋过来,给刘姨递了瓶矿泉水:“刘姨,您慢点唱,别渴着。” 这是小高,30 来岁,是家保健品公司的店员,车上还有 7 位老人跟他一起来的 —— 刘姨这趟 “免费游”,是花六千多买保健品换来的福利。
现在薛姨把钱全花自己身上,一年买几万保健品,辅酶 Q10、灵芝孢子粉堆了半柜子。每天上午转四家保健品店做理疗,店员拉着她唱歌聊天。“以前爱涂口红,家里铺地毯,现在照样穿漂亮衣服,跟年轻人玩。” 她拍着腿说,“一天好吃好穿,身体硬朗,四处转转,啥烦心事都没了。”
可这趟旅行的糟心事儿真不少。团餐在间摆满圆桌的平房里,米饭干得硌牙,菜油盐重得发苦。同桌阿姨指着松仁玉米叹气:“你看这玉米,黄得 unnatural,绝对是罐头货。” 旁边叔叔转了两圈菜盘,最后只能盛碗米饭就咸菜。住的酒店在高速路口,房卡四角磨秃了裹着透明胶带,空调开起来跟拉警报似的,卫生间毛巾破了好几个洞。有叔叔吐槽:“上次青甘大环线三千块团费,吃住比这强十倍!”
可我发现,老人们压根不是冲低价来的。徐姨和三个老街坊穿同款红中式短袖,59 岁的人背挺得笔直,黑礼帽配卷发特精神。她俩找了一路汉服店想买新的拍照,没找着就叹口气:“租的衣服肯定没洗,不干净。” 手机里的照片拍得特专业,光线柔和表情自然,完全没有 “丝巾飘起来” 的老套样子。
聊起退休生活,徐姨突然叹气:“说是退休了,其实就是孙子的保姆。” 出发前孙子听说她要旅游,气得直跺脚。王姨接话:“我临走炖了鸡汤、骨头汤,烧了排骨当预制菜,让闺女别点外卖。” 可说起累不累,徐姨眼睛一亮:“只要不在家做饭洗碗,出来坐 7 小时车都不觉得累!”
这事传到网上,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说:“看着心酸,老人要的不是旅游,是逃离家务和孤独!” 还有人骂保健品公司:“这就是套路!用小恩小惠骗老人钱(央视都曝光过,专门用免费旅游诱骗老人买保健品)。” 更多人反思:“子女总说忙,忘了爸妈也需要人陪,需要自己的生活。”其实这趟 “铁腚” 大巴游,哪是看风景啊?刘姨图的是有人说话不孤单,薛姨图的是为自己活一回,徐姨图的是逃离家务喘口气。他们忍受拥挤的大巴、难吃的饭菜、破旧的酒店,不过是想在退休生活里,抓点属于自己的热闹。
重阳节刚过,咱真该好好想想:父母嘴上说 “不用管我”,心里其实盼着能有人陪他们说说话、走走路。与其等他们被保健品店员的 “热情” 打动,不如抽点时间,陪他们好好吃顿饭,哪怕只是听他们讲讲老歌本里的故事。毕竟对老人来说,最好的风景,从来都不是婺源的秋水,而是身边有人懂、有人陪的温暖。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