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的夏天,风里似乎都裹着一层温柔的预兆。在同一家公司扎根六年,从初入职场时攥着笔记本的青涩新人,到能独挑大梁、从容应对复杂项目的业务骨干,我曾以为这份朝九晚五的安稳,会是我漫长职业生涯里不变的底色。可日子像被按了循环键,重复的报表、相似的会议,渐渐磨淡了最初眼里的光。某个加班的深夜,望着窗外城市的霓虹,心底有个声音愈发清晰:该停一停了,去赴一场与远方的约定。
递交辞职信的那天,指尖触到纸张的瞬间,积攒许久的疲惫与期待一同涌来。长舒的那口气里,有对六年青春的不舍,更有对未知旅程的雀跃。没有丝毫迟疑,我点开购票软件,一张飞往大理的机票,成了我与过往告别的信物。作为生长在西北的人,我早已在无数诗句与影像里,将大理的模样刻进心底 —— 苍山是黛色的屏障,洱海是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还有古城青石板路上的风花雪月。从前觉得遥不可及的梦,这一次终于要踩进现实里。
飞机降落在大理机场时,午后的阳光正温柔地漫过停机坪。走出舱门的刹那,清新的空气裹着草木的芬芳扑进鼻腔,那是城市里从未有过的清甜,像含了一颗刚摘下的薄荷糖。乘车前往古城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不断流转:青山披着绿毯连绵起伏,白族民居的飞檐翘角缀着蓝白纹路,偶有田间的稻草人在风里轻轻摇晃。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起来。
抵达民宿时,暮色已悄悄漫过古城的屋檐。房东是位扎着蓝布头巾的白族大姐,她端来一杯温热的三道茶,笑着说:“姑娘来得正巧,明天就是彝族的火把节,到时候整个古城都要被火光映红,可热闹哩!” 我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火把节?这个只在课本里见过的节日,竟以这样意外的方式,撞进了我的旅程。在西北,我们的节日总绕着灶台与家人,饺子的热气、团圆的笑语是不变的主题,而这样载歌载舞、满是民族风情的盛大节日,我从未亲身触碰,心底的好奇与期待瞬间被点燃。
第二天傍晚,古城像被施了魔法般苏醒。青石板路上挂满了彩色灯笼,红的似火、黄的如金,风一吹便轻轻摇晃,映得整条街都暖融融的。彝族同胞们穿着绣满花纹的传统服饰,女子的百褶裙缀着银饰,走动时叮当作响;男子的麂皮囊斜挎在肩上,透着几分豪爽。他们的笑容像大理的阳光,明亮又温暖,轻易就驱散了我这个异乡人的局促。
夜幕缓缓落下,人群向着广场涌去,我也跟着人流往前走,心跳渐渐加快。忽然,一支火把被点燃,橙红色的火光瞬间刺破夜空,紧接着,无数支火把陆续亮起,像坠落人间的星辰,将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彝族同胞们手举火把,围着熊熊篝火跳起达体舞,欢快的歌谣顺着晚风飘散开,每一个音符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
一位穿着蓝色绣花裙的彝族姑娘,笑着向我伸出手。起初我还有些拘谨,可她掌心的温度、眼底的热情,像一股暖流淌进心里。我轻轻握住她的手,跟着节奏一步步跳起来。火把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些笑容、那些舞动的身影,像一幅鲜活的画。那一刻,离职后的迷茫、对未来的忐忑,全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纯粹的喜悦与感动,在心底轻轻翻涌。
活动结束后,我独自走在回民宿的路上。夜色格外清澈,星星像被洗过一样,亮得晃眼。风里还残留着火把的烟火气,耳边似乎还能听到欢快的歌谣。想起刚才的场景,那些陌生却真诚的笑脸,那些无需言语便传递的善意,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作为西北人,我习惯了沉稳内敛的相处方式,可在大理,在火把节的热闹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热烈与鲜活。这场意外的相遇,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当时迷茫的心境。原来离职不是结束,而是像火把节的篝火一样,是新的开始;原来生活从不会吝啬惊喜,只要我们愿意迈出脚步,去拥抱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
如今再想起 2019 年的那个夜晚,大理的火光依然清晰。那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魅力,更是刻在我心底的温暖记忆。往后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我总会想起那片照亮夜空的火光,想起那些热情的人们,然后带着那份感动与勇气,坚定地走向更远的路。
火把节
苍山洱海
远处的苍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