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故事(嘉兴海盐县沈荡镇)

沈荡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这是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的经典段落。许三观每次卖完血,都要到胜利饭店点菜喝酒,期望满血复活。伴随着许三观漫长的卖血生涯,胜利饭店便在书中被频频提及。

胜利饭店

工农桥
小说中的胜利饭店地处“一座石桥的桥堍,它的屋顶还没有桥高,屋顶上长满了杂草。”饭店的“门和窗连成一片,中间只是隔了两根木条,许三观他们从应该是窗户的地方走进去,坐在靠窗的桌子前,窗外是那条穿越过城镇的小河,河面上飘过去了几片青菜叶子。”2014年,胜利饭店在余华的家乡沈荡镇出现了,为了拍摄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在老镇的工农桥北堍搭建了胜利饭店实景。电影由余华之子余海果执导,据说已经拍摄完成,尚未公演,而韩国导演河正宇翻拍的《许三观卖血记》倒是在2015年就上演了,他把背景移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韩国,许三观成了韩国人,当然卖血后吃的猪肝换成了韩国人喜欢吃的血肠。

工农桥

老河荡边

老河荡
沈荡地处嘉兴海盐县西北部,曾经是京杭大运河支流上繁忙的集镇,舟楫往来,商贾辐辏。遥远的喧闹早已过去,古镇在历史的烟云中慢慢地变老,老街、老宅、老桥、老庙、老弄堂、老水荡、老祠堂、老渔村,还有最难忘的老酒,它也想倚老卖老,可江南水乡同样的老伙伴实在太多了,它必须另辟蹊径,终于,有一个名叫余华的乡里人用一枝笔唤醒了老镇的记忆,他说过,“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每一个故乡都有自己的故乡往事。于是,听故事的人到沈荡找故事,找活着的富贵,找卖血的许三观,在细雨中呼唤少年孙光林。

老河荡

晴天见

沈荡
国庆长假,江南依然高温,游客到沈荡找故事,老镇到处攒动人头,贲湖老街更是行人摩肩,所谓酱香、酒香、咖啡香的三香气味被大量的人气所夹杂。老街上有家咖啡店,名曰“晴天见”,据说创业的老板从小就听余华的故事,长大后在家乡的镇上开第一家咖啡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手为余华前辈做一杯咖啡。小店开业的当天,余华真的出现了,并在墙上留下了“晴天见”三字。生命中不会只有晴天,也会遇到风雨,但不管怎样,在晴天再相见的那一刻,无论手里捧着黄酒或是咖啡,都会百感交集,没有一种经历能长过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文学园地

为人民服务

黑板报

公社食堂

酒坛子
胜利饭店门口排起了长龙,想尝到一份许三观同款套餐,血不用流可汗少不了,中午的餐点未过,“晚餐四点排队取号”的招牌已竖在门前。饭店周围同样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景致,宣传栏、黑板报、列宁头像、人民公社食堂,黄酒坛子摞在河边,仿佛时光停滞,岁月静好。

冯夷桥

冯夷桥

老镇民居

老镇店铺
老水荡的水绿绿的,没有了漂着的菜叶,河埠头也没有舀水喝的许三观们,是的,许三观们已熬过艰难,他们用意志顽强地生存下来,如今又通过不断的努力走到今天。今天,整个老街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面面红旗装点着美丽的水乡,店铺里传出悠扬的旋律:“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愿你逆风起飞,雨中获得收获……”

文创产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