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卫平)志愿服务注活水,古城文脉焕新生。今年以来,荆州区大力推进“荆声有你”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化文旅讲解志愿者队伍,不仅为荆州古城注入新的活力,更探索出一条志愿服务深度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这一实践,既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样本,也是“人文经济学”的荆州诠释。
以志愿服务的“精度”,提升文旅体验的“温度”。“荆声有你”项目的突破,在于打破了传统志愿服务松散化、碎片化的桎梏,构建起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的“一站式”文旅志愿服务平台。通过规范化管理、系统化培训、精准化派遣,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精兵作战”的深刻转变。退休教师周芳在宾阳楼为游客拍摄全家福,公务员朱婵带着儿子在博物馆讲解楚文化,研究生李依飞培训“小小讲解员”……这些场景的背后,是项目对志愿者资源的精细化组织。特别是分层培训体系,通过“实训试岗-考核认证”闭环,有效解决了志愿服务能力不均衡的痛点,推动志愿者从“热心人”蜕变成为“专业人”。
以文化叙事的“深度”,激活古城资源的“厚度”。古城荆州,不缺文化资源,缺的是将资源转化为叙事的能力。“荆声有你”项目的智慧,正在于它让文化讲解超越了景点复述,实现了历史文化的场景化传播。东城街道的“楚剧燃情”、川店镇的“金牌讲解员大赛”、西城街道的志愿者短视频推广……这些创新实践,让楚文化、三国文化与古城风貌,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演绎。尤为值得肯定的是,项目通过“党建 + 志愿”模式,在景区、社区、交通枢纽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将红色基因融入文化传承一线,进而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文旅融合新生态。
以全民参与的“广度”,拓展城市形象的“维度”。更令人振奋的是,荆州区文旅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15万,约占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数据,生动地诠释了“人人都是宣讲员、人人都是代言人”的理念。项目巧妙地将志愿服务与亲子教育、退休生活等社会需求深度融合,创造了“志愿服务+”的多元价值。从65岁的周芳在古城墙下热情为游客服务,到8岁的朱奕帆在博物馆内自信讲解;从网约车司机成为“车轮上的文旅志愿者”,到在荆高校留学生用多元视角向世界讲述荆州故事……“荆声有你”,构建了全民参与的新格局。这种全民参与的广度,让古城形象在国际化、现代化维度上得到全新拓展。这些跨越年龄、行业、甚至国籍的志愿者身影,共同勾勒出荆州古城最动人的风景。而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创新实践表明,志愿服务正在成为联结代际、温暖社会的重要纽带。
“荆声有你”的意义,已远超志愿服务项目本身。当一座古城,懂得用当代语言讲述历史故事,用全民力量传递文化温度,它收获的将不仅是旅游收入,更是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生动绽放与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荆州古城,正以志愿服务为笔,以文化自信为墨,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彩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