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备受瞩目的2025安徽省科技赋能文旅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阜阳“夜游双清湾”项目凭借卓越的创新实践与显著的成效,从众多优秀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荣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榜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该项目的高度认可,更是安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为中小城市文旅振兴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全新范式。
重构体验,引领文旅范式革命
“夜游双清湾”项目以前瞻性的视野,构建了“水上—桥下—岸边”三位一体的数字夜游场景,将AR、全息投影、雾森水效与民谣演艺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观看风景”到沉浸式“进入风景”的本质转变。这种多维感知交互系统的构建,是文旅体验设计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项目通过精心定制水上游船动线,巧妙地将核心夜游区与居民休闲区紧密连接,使先进的技术堆栈与合理的空间设计达到完美统一。游客乘坐游船,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虚实结合的梦幻世界,不再是被动地观赏景色,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场奇妙的旅程中。这一创新模式标志着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为中小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升级路径,让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也能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旅体验的质的飞跃。
重塑自信,打造夜间经济新范式
项目以“烟火水乡 暖城阜阳”为主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构建了完整的情感价值链条。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的自发传播,如“不像阜阳了,阜阳起飞了”“上海滩阜阳分滩”等评价,充分彰显了项目带来的地域认同重构。它成功实现了从文化认同到消费认同的转化,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阜阳独特的文化魅力,进而激发消费欲望。
与传统景区建设相比,数字内容的可迭代性、可扩展性为项目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大大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同时,体验的独特性创造了价格溢价能力。经济学研究表明,此类数字文旅项目的边际收益递增效应显著。这充分证明,中小城市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特定赛道实现“换道超车”,打破文旅资源的传统梯度格局,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锚点记忆,构建独特认知标识
项目量身定制了《一城暖阳》《一念想你》《青春梦开场》等多首原创民谣,其中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创作的《一城暖阳》已成为阜阳的城市音乐名片。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地域性音乐元素与视觉体验的深度结合,能够显著增强游客的情感记忆深度。项目通过音乐这一“情感锚点”,为游客构建了独特的认知标识,让游客在悠扬的旋律中,对阜阳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船设计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可开合式全域天窗、360度全景视野,结合气候适应性设计,实现了从“交通工具”到“移动体验平台”的功能跃升。游客在乘坐游船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夜景,还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和层次。
多元收益,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
项目的媒体传播策略成效显著。运营之初,便获得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专题报道,安徽广电《直播安徽》进行全程体验式直播,以及各类自媒体的密集传播,迅速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在客源方面,项目不仅吸引了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打卡,还成功接待了马来西亚网红团、意大利商务团、海外旅游博主等国际游客,拓展了国际市场,提升了阜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运营模式的创新尤为突出,除了日常的游览售票,还满足了品牌推介会、产品发布会、企业团建答谢等多种商务需求,成为本地商务接待的热门地标。
项目联合大剧院、科技馆、水街商圈、体育公园乐园等,形成了涵盖演出、餐饮、游乐、音乐原创产业的文商旅经济带,带动沿岸餐厅、酒吧等流量显著上升,构建起“夜游+消费”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空间多维价值挖掘”。这种平台化运营思维,打破了传统文旅项目收入单一的瓶颈,构建了多元收益结构,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阜阳“夜游双清湾”项目以其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运营模式,超越了传统文旅项目的范畴,成为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之作。它充分证明,在数字时代,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自信的深度融合,在文旅发展的新赛道上实现精彩跨越。未来,相信这一项目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安徽乃至全国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