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全国多地推行“落叶缓扫”政策,让居民更好亲近自然,感受季节的更迭。而今,继落叶缓扫之后济南再次颠覆了传统的治理智慧,再次为城市生态美学写下生动注解。最近,有媒体记者在黑虎泉边发现新立的“不扫泉水”提示牌,上面写着:“泉水欢腾气势盛,清泉流石成新景。流水不扫君莫怪,石上泉声伴客行。”“不扫泉水”,给广大市民与游客近水、亲水的机会。
(图源:山东商报)
清泉石上流,流水不去扫。“不扫泉水”提示牌立在潺潺流水漫过的石板路旁,用“流水不扫君莫怪,石上泉声伴客行”这样诗意的语言,向来往游客传递着这份“不扫”的用心。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诗句,而是济南对城市管理方式的一次华丽转身。继“落叶缓扫”之后,济南再次打破常规,推出“不扫泉水”举措,让汩汩清泉自由漫过步道,让市民与游客能够零距离感受“清泉石上流”的自然之美。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千百年来,这座城市因泉而生、因泉而名。趵突泉翻滚如雪,黑虎泉咆哮似雷,五龙潭幽深若碧。而今年十月,随着地下水位持续攀升,济南多处泉水溢出路面,形成“清泉石上流”的难得景致。面对这一自然馈赠,济南没有选择机械地清扫排水,而是选择“不扫”。这不是偷懒,而是智慧;不是放任,而是尊重。济南文旅集团的回应很清晰:设立提示牌,一是为安全,二是为留景。留住这几十年一遇的泉水奇观,也留住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生活现场。
(图源:山东商报)
从“落叶缓扫”到“不扫泉水”,济南正在悄悄改写城市管理的逻辑。过去,我们习惯追求“整齐划一”的城市面貌,路要干净、叶要扫净、水要排净。但干净不等于美,整齐也不等于宜居。济南精准划定42条落叶景观道路,让银杏金黄、枫叶如火,铺出独属秋天的浪漫。如今,它又主动留下石上清泉,让市民能踏水而行、听泉而歌。这种转变,是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是从“控制自然”到“接纳自然”的回归。
更重要的是,济南的“不扫”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建立在科学管理与安全保障基础上的智慧决策。正如相关部门所言,“不扫泉水”提示牌是根据当前水位情况设立的,随着季节变化和气温降低,管理部门会相应调整管理策略。对于可能出现的冬季结冰情况,园区已制定应对预案,以确保游客安全。这种既尊重自然又保障安全的平衡之道,正是现代城市治理与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近期,在某权威城市榜单中,济南在“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下,以80.3分位列全国第五,超越了一些一线城市。不少人惊讶:济南凭什么?或许,“不扫泉水”正是答案的一个缩影。它用一个小切口,展现了济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格调。城市的品质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经济增长数据上,更蕴含在对待一叶一水的人文关怀中。济南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小的创新举措,逐步构建起创新、宜居、美丽、文明的城市特质。
如今,走在济南的街头,泉水叮咚作响,落叶五彩斑斓,市民笑脸盈盈,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最自然的方式展现着它的魅力。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生动诠释——最好的管理,有时可以是恰如其分的“不管理”。在这份从容与智慧中,我们看到了城市应有的模样,既是现代生活的便利之所,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李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