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微风已带寒意,但在绥阳县风华镇盛林农场的“悦遵义·SuiYang诗意田园”之诗潮市集消费活动现场,却是一番暖意融融、诗情流淌的热闹景象。诗意与市井烟火在此自然交融,为市民与游客奉上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休闲盛宴,生动诠释了“诗乡绥阳”的独特魅力。
诗潮市集:乡土风物,匠心传承
“我此刻正站在‘诗意田园’的核心板块——‘诗潮市集’。这里,远不止是一个集市!”随着记者刘昕的介绍,镜头掠过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摊位。绥阳空心面、金银花、黄金茶、宝洞酱酒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齐齐亮相,各乡镇的农特产品也竞相展陈,宛如一座微缩的“绥阳风物博览馆”。
游客祝小敏目标明确,一到场便直奔乡镇特产区展位,拿起一包小米辣连连称赞:“这小米辣品质真好,香辣十足!我以前在黄杨镇工作过,这就是黄杨洗马池的特产。走了很多地方,还没遇到过比这更香的。”她兴奋地表示,听说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特色产品都汇聚于此,一定要好好逛逛,多选购一些心仪之物。
集市内不仅有地道农产品,更弥漫着非遗文创的雅致情趣。制香摊前,融合多样花香与药材香的馥郁气息沁人心脾。这些产品不仅是优质的农特物产,更被深深赋予了文化的韵味。“来绥阳,逛诗潮集市,品黄金茶礼。”记者刘昕如是说。游客们驻足流连,品一盏香茗,感受的正是诗乡山水所滋养出的独特风味。
记者也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我来一个玫瑰味的……这个是橘皮,有一股非常清雅的香气。”游客李纹波感慨道:“这个活动将我们的诗韵巧妙融入非遗文化中,比如糖画、制香、制作香包,还有投壶游戏,都充满了诗意,这种融合非常棒。”
茗香伴韵:围炉听曲,慢煮光阴
当琵琶与古筝的悠扬旋律轻轻划破静谧的夜空,与阑珊灯火交织相映,活动的另一核心区域——“茗香伴韵”围炉煮茶区,正散发着慵懒而温暖的氛围。错落有致的古朴方桌前,炭火正红,炉上茶汤微沸,咕嘟作响,配上桂圆、红枣、柑橘等精致茶点,瞬间驱散了冬夜的微寒。
“请侧耳倾听!这炉火上咕嘟作响的,不仅是茶汤,更是被音乐与温情烘焙着的慢时光。”记者刘昕一语道出了此间的精髓。将本地的黄金茶、金银花茶等特产,置于这般极具传统文人雅趣的场景之中,简单的“喝茶”升华为一种备受追捧的诗意生活方式,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优化了消费者的体验质感。
游客徐德勃一边细品着金银花茶,一边分享他的感受:“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宣传就被深深吸引了。这种氛围特别适合我们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能在这里找到一份惬意,静心感受绥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自己也特意带着相机过来,希望能记录下这份独特的回忆。”
茶寮论诗:以诗换茶,风雅相和
活动现场最具文人雅趣的,当属“茶寮论诗”区。在袅袅茶香之中,一场“以诗换茶”的雅事正悠然进行。茶艺师手法娴熟地展示沏茶技艺,同时向游客发出诚挚邀请:“品一缕茶香,对一句诗词。欢迎诸位来到茶寮论诗,只要您说出一句带有‘茶’字的诗词,即可获赠一杯暖心热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换取的是一份清甜,也是一份跨越千年的诗意共鸣。”记者刘昕的话音甫落,已有游客欣然应和。这不仅是一次别出心裁的文化互动,更是绥阳作为“中国诗乡”其深厚底蕴的当代生动呈现。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位游客脱口而出,赢得满堂彩及一杯香茗。“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另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也巧妙接上,现场顿时响起会心而愉悦的笑声。古今咏茶佳句此起彼伏,身着汉服者与现代装扮的年轻人比肩而坐,共同在诗词的韵律中品味绥阳茶特有的甘醇。这一创新形式,让诗歌从书本真正走入烟火生活,让茶饮从单纯的解渴升华为深度的文化体验,有效拉动了茶叶消费与文化传播的双向赋能。
文旅融合:诗茶为媒,赋能发展
本次“诗意田园”活动,通过精心构筑“诗潮市集”“茶寮论诗”“茗香伴韵”三大主题场景,成功地将绥阳的特色物产、非遗技艺与诗词雅韵、休闲生活深度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高品位的消费体验,更生动地擦亮了“诗画绥阳”的文旅品牌,为当地文旅融合与消费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
据悉,绥阳县将继续深耕“诗+茶”这篇大文章,围绕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IP,持续策划并打造更多富有吸引力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旨在让绥阳深厚的诗歌底蕴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让优质的茶特产及其他风物借助文化的力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而深厚的文化动能。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王宇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责任编辑:周丽蓉 | 责任校审:陈霞
全媒记者:黄梅梅 刘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